春季的鄂东小城,雨水像拖欠太久的旧债,一下就是半个月。**大院的红砖墙被青苔啃得发黑,墙根处贴着一张残缺的传染病防治海报,上面“艾滋病”三个字被撕得只剩“核”字,远远看去像一枚误降的核武器,把路人的目光炸得迟缓。就在这枚“文字核弹”的下方,两张新贴的喜字红得晃眼:本地某局副科男子与重点小学女音乐老师“喜结连理”。知情者却撇嘴——形婚罢了,男的同志,女的拉拉,各取所需,堵住单位里那些“怎么还不结婚”的嘴。
一、形婚:私有制催生的“安全罩”
私有制最擅长把人际关系切成可交易的碎片。房子、车子、份子钱、晋升名额,全被贴上价签。在“不结婚就升不了正科”的潜规则下,形婚成了性价比最高的“安全罩”。男子拿到分房资格,女子堵住父母逼婚,两人甚至签好协议:对外吃喝应酬一起出镜,对内各睡各床,债务AA,若一方父母重病需陪护,另一方按小时计费。看似荒诞,却比任何恩爱夫妻更冷静——他们把婚姻还原成一份迟到的项目合同,把“家庭”拆解成可计算的投入产出。
二、同志与拉拉:被“传承”绑架的少数者
传统文化里,“传宗接代”像一枚定时核武器,挂在每个LGBTQ+头顶。小城的父母未必听过homosexual,却笃定“无后为大”。于是,男子只能把男友藏在微信分组“客户-鄂”,女子把女友备注成“考研学姐”。两人借机完成一场“集体表演”:春节把对方带回家,长辈们围着问“啥时候要娃”,他们低头装羞涩,心里盘算的是年后一起飞去曼谷,把真正的伴侣介绍给彼此。那一刻,他们像盗火者,在私有制高墙内凿出一条暗道,让被拖欠多年的自我得以透气。
三、**与海报:公共**的“迟缓”
其实,市卫健局早在三年前就拟过“同志友善门诊”试点,文件传到**层面却一拖再拖。有位领导私下说:“万一贴了彩虹标,外面的人以为我们市有传染病咋办?”一句话,让项目无限期休眠。海报只剩“核”字,恰是**对少数议题的隐喻:它不怕你存在,怕你“被看见”。当形婚夫妻在民政局拍照,镜头外的“核武器”早已爆炸——只是冲击波被体制的高墙吸收,街上的人只听到一声闷响,随后继续吃喝、求职、求学,像什么都没发生。
四、女子高中:一场“无声”的开展
鄂西山区有所女子高中,校长是退休的语文特级教师。她不懂“拉拉”一词,却连续十年为“不婚女生”留床位。每年春季招生,她顶着“耽误别人家香火”的骂名,把被家里逼嫁的女孩接出来,免学费、包吃住。有人举报她“借机传播不婚思想”,教育局调查两次,结论都是“教学质量过硬,升学率全县第一”。老校长在教师会上说:“传承不一定是血缘,也可以是灯火。我把她们送出大山,就是把火种递出去。”那所学校没有彩虹旗,却成为小城最倔强的“地下安全屋”。
五、迟到的代价:当“形婚”遇到“真离婚”
去年,男子与女子的形婚走到第五年。男子男友突发脑溢血,他赶去医院陪护,被丈母娘撞见。丈母娘当场昏厥,醒来第一句话是“离婚,分财产!”女子趁机把女友接来同住,三家六口在客厅开谈判,像一场荒诞剧:私有制的账簿被翻得哗哗响——房子升值部分怎么分?彩礼要不要退?婚礼收到的份子钱算谁的?最终,男子净身出户,女子留下房子,却背上“骗婚”骂名。两人去民政局办离婚那天,柜台工作人员递过表格,随口一句:“现在年轻人真儿戏。”他们相视一笑,像听到迟到的下课铃——终于不用再演戏了。
六、余烬里的火种
故事并未结束。男子卖掉仅剩的股票,凑够男友康复费;女子把房子改成民宿,门口挂一块小木牌:“春季赏花,欢迎所有人。”她们没有高举旗帜,却在预订网站的照片里,悄悄放了两只交握的手。有人留言问:“是情侣吗?”她回:“是家人。”
私有制、**、核武器、传染病……这些宏大而冰冷的词,曾像墙砖压在他们身上。可当墙砖被撬开,露出来的不是废墟,而是一条继续向前的路。传承不一定非得是血缘的直线,也可以是“我替你挡雨,你替我点灯”的曲线。形婚的契约撕碎后,真正的合同才生效——合同上只有一句话:
“我们不再拖欠自己的人生。”
形式婚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s://www.chinagayles.com/article-21903.html
联系我们: | QQ:81585321 | 热线电话:0772-2827315
Copyright 2005 一路同形 All Rights Reserved. 一路同形( www.chinagayles.com) 版权所有
桂ICP备17008383号-7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220039 |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86号
Processed in 0.0264 second(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