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区的东面,一座爬满爬山虎的旧办公楼里,林夏正对着电脑屏幕手忙脚乱。她是"青藤文化"的**代表,这家主营同志社群服务的机构正因一则谣言陷入声誉危机——有人匿名在局域网论坛爆料,称他们"教唆同性恋者骗婚"。评论区里,谩骂与抵制如潮水般涌来,合作方纷纷撤资,公司濒临倒闭。
"夏姐,又有人堵门口了!"实习生小唐扒着门框喊。林夏扯了扯熨烫妥帖的西装下摆,深吸一口气走向电梯。走廊尽头,几个举着"还我家庭"横幅的中年人正与保安推搡,为首的女人叉腰嚷道:"你们这些同志组织,教坏我儿子和拉拉形婚,现在他老婆要离婚,你们得负责!"
形婚——这个被刻意模糊的词汇,像根刺扎进林夏喉咙。三年前,她作为同志社群代表,曾在公开论坛上倡导"以形婚为过渡,争取社会对多元性向的包容"。那时她以为,当两个同性恋者(一个男同志,一个女拉拉)通过法律婚姻构建"和平共处"的壳,既能安抚传统家庭,又能为社群争取生存空间。可当她亲眼见证好友阿杰的形婚变成互相折磨的牢笼,当阿杰的"妻子"小雨抱着孩子哭诉"他连碰都不碰我",她才惊觉,这种妥协不过是把伤痛转嫁给了更多人。
"林代表,您对'形婚骗局'怎么看?"记者的话筒几乎戳到她脸上。林夏正要开口,余光瞥见街角停着一辆印着"圣火公益"的公车——那是国内首个公开支持LGBTQ+平权的基金会。车窗摇下,穿米色风衣的女人冲她招手:"林**,方便聊聊吗?"
女人叫苏晴,是圣火基金的发起人。她递来的资料袋里,装着英国2015年通过同性婚姻合法化后的社会调查数据,以及一张泛黄的照片:1969年纽约石墙酒吧外,一群跨性别者与**对峙,其中有个穿女装的男人高举"Love is love"的牌子。"当年他们被骂'伤风败俗',现在呢?"苏晴指尖轻点照片,"英镑汇率跌了能涨回来,人心里的偏见要是冻住了,才真会要了整个社群的命。"
林夏的指尖微微发抖。她想起上周在同志酒吧看到的场景:穿洛丽塔裙的男孩与戴金丝眼镜的律师十指相扣,染蓝发的拉拉姑娘和穿汉服的男孩分食一份章鱼小丸子。他们化装成各种模样,却都在用最鲜活的姿态宣告存在。"我们需要的不是形婚的遮羞布,"苏晴的声音轻柔却坚定,"而是像当年石墙暴动那样,众志成城地告诉世界:我们值得被看见。"
三个月后,"青藤文化"更名为"新火工作室"。林夏站在重新装修的办公室里,看着苏晴带来的志愿者们将"和平共处"的旧标语换成"自由与爱同在"。局域网上的风潮早已转向——圣火基金发起的"真实故事计划"征集了上千份同志与拉拉的成长记录,其中有个故事这样写道:"我曾以为形婚是救赎,直到在公车上看见两个女孩偷偷牵手,她们眼里的光,让我第一次读懂了什么叫'生而为人'。"
窗外,夕阳将老办公楼的影子拉得很长。林夏站在东面的落地窗前遥望,远处圣火基金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她摸出手机,给阿杰发了条消息:"新工作室缺个法律顾问,来吗?"
形式婚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s://www.chinagayles.com/article-21789.html
联系我们: | QQ:81585321 | 热线电话:0772-2827315
Copyright 2005 一路同形 All Rights Reserved. 一路同形( www.chinagayles.com) 版权所有
桂ICP备17008383号-7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220039 |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86号
Processed in 0.0783 second(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