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贾谊诚先生的《我国是否应取消同志诊断》一文(下面简称《是否》,全文见本刊第四期附录),颇有一番啼笑皆非之感。
《是否》提到了国内司法界与精神卫生学界对同志的否定态度,令人看到了同志非并病理化在中国路途艰辛。作者引用了从民国到共和国**的立法来佐证同志刑事化的必要性,但法律是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而会有所改变。比如二十年前投机倒把有罪,现在对此的提法则是提高商品流通,搞活经济,法律对此已不再禁止。曾有一时播发或收听港台歌曲也会被抓,现在港台歌星纷纷在春节联欢会上登台。可见以旧法律来框定新时代并不令人信服,同志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从非法走向合法,也正说明了这个进程。
《是否》反对同志的主要理由是基于同志的三点“危害”,这也是全文唯一试图讲理的篇幅。现在让我们推敲一下这三点“危害”,看看里面究竟有几分道理。
“危害”之一:“它(指同志)带来严重的精神污染,危害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犯罪客体使家庭与社会生活遭受破坏(即‘伤害风化’)以及有关受害人(被诱惑**者与堕落者),其性质
基本与**罪相同(故历来以‘流氓罪’论处)。”
同志使家庭与生活遭受破坏的根本原因是在与同志者不能和谐融入家庭与社会拟定的结婚生育的传统。如果同志者独身守终,我想大多数人似乎也没有异议。毕竟终身未婚的异性恋者大有人在,不见得对他(她)们有何指谪。
人类已经不处于生育崇拜的原始年代,生育不再是两人结合的唯一目的。退一步讲,现在大陆实行计划生育,许多夫妇生育儿女后,性生活已不再以生育为目的,但不能说他们的性生活就因此走到了尽头。可见没理由以不生育来否定两人的自愿结合。许多中年人或老年人结婚,目的在于相伴,而不是生育。即使适龄青年夫妇由于某种原因不能生育,也不能借此否定他们婚姻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同志伴侣的关系也是同一性质,以不能生育来否定同志正如剥夺不能生育的夫妇的婚姻权利和否定老年婚姻一样荒唐。
有人担心对同志者的宽容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同志者,也有人提出“如果人人成为同志者,那么人类的延续就会断绝”。这些都是对同志缺乏了解所产生的谬论。同志者遍布各个人种,各个地
区,对同志的宽容使同志者“亮相”更频繁。对同志的压制只能使同志者不敢声张,但他们本性上还是同志者。同志作为一种生理与心理现象,并不因法律的禁止而消失。允许左撇子顺其自然使用左手绝不会使大多数人变成左撇子,对同志的宽容也不会使同志者“泛滥成灾”。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同志只占人口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在当今人**炸,资源短缺的时代,对同志的宽容正是减少人口压力的良策之一。
同志与家庭及社会的矛盾很大程度上出自后者对同志者的不理解和由此导致的不宽容。把同志刑事化就是这种不宽容的表达之最。歧视使同志者不敢公开身份,不敢公开表达和追求自己的愿望,生怕会带来羞辱甚至伤害,这种难言之隐使他(她)们对外界存有一定的戒意,这种情绪与外界的不宽容相拼,造成了个体和以家庭及社会为代表的群体之间的矛盾。理论上解决这个矛盾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使同志者变成异性恋者,但“治疗”同志已被众多研究证明无济于事,而且“治疗”本身给很多同志者带来更大的精神压力。另一条途径是提倡对同志的宽容,理解并接受同志者,使他(她)们成为家庭与社会的成员。
同志除行为对象为同性,除这点与异性恋有区别以外,对其行为的其它方面的约束完全可以等同于异性恋。非互愿性性行为或与未成年者发生性行为,不管当事人的性倾向如何,都构成犯罪,可见这类不幸事件并非是同志的“特产”,异性恋中也能见到。男子**女子,年长者**年幼者或任何形式的性骚扰天天发生,大陆新闻界对此也披露不少,但难道能以此为由来禁止异性恋吗?可见把同志等同于“流氓罪”在逻辑上首先不成立。同志如果是基于两个成年人互愿的基础上,行为的一方并不对另一方造成伤害,也不对任何第三者造成任何伤害,何来所谓的“受害人”与“堕落者”?何来“污染”?同志者遍布各行各业,许多人在自己的战线上为国家与社会出力,同时渴望有一个宁静自由的个人生活天地,这种渴望并不以牺牲他人利益为前提,与异性恋者追求幸福的愿望毫无差异,何来“堕落”?“流氓”何在?现在社会关心公民的身心生活,而对同志者最好的关心就是给予他们选择个人生活方式的权力。提倡对同志的关怀不仅有助于精神文明的建设,而且应该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份。
“危害”之二:“同志破坏了家庭生活幸福(尤其是已婚者),造成配偶与其他家庭成员的痛苦。英国法律也明文规定:同志是配偶提出离婚的正当理由。因此,同志性为是造成家庭,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志破坏家庭生活幸福来源有两个,一是同志第三者插足异性恋婚姻,二是婚姻配偶一方的同志倾向使其对夫妻间性生活缺乏兴趣,从而影响夫妻感情。对于第三者插足和配偶一方对另一方缺乏性兴趣和由此引起的感情疏松,我想异性恋中更是司空见惯,但我们不能以此来否定异性恋。同样,以此来作为否定同志的理由也不成立。
国内有调查表明大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成年同志者进入异性恋婚姻状态,但同志性倾向确实是会对夫妻关系和夫妻生活造成负面影响。所谓“强扭的瓜不甜”,许多异性恋者从了父母之命勉强与自己不爱的对象结婚,婚姻生活并不幸福。同样,许多同志者迫于家庭与社会的压力不得不进入异性恋婚姻,结果不但造成个人生活的悲剧,而且伤害了无辜的配偶。英国法律承认同志作为离婚的正当理由,正是这种悲剧的表明。如果社会对同志持宽容态度,家庭也不对同志者施加压力,同志者能自由选择同***,很多同志者并不会选择异性恋婚姻这条痛苦的羊肠小道。同志者少与或不与异性结合,异性恋婚姻受同志的诱惑就会减少,因为即使同志者想 诱获婚姻中的一方配偶,对方由于对同性不感兴趣就不会导致什么结局。如果允许同志者自组家庭,使同志者的生活趋于稳定,那么他们更不会诱惑异性婚姻的一方。由此可见,宽容同志正可以促进家庭与社会生活的安定。换句话说,同志对家庭与社会造成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缺乏对同志的宽容。
“危害”之三:“同志行为(尤其是**与**)是传播性病的主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在上海、天津、广州等地已发现因与外国船员发生同志关系被感染梅毒十余宗。在美国这种情况更为突出,八
十年代除期70%以上艾滋病患者是因同志而罹患此绝症。美国的有识之士称‘艾滋病是上帝对同志的惩罚’。”
这里的数据引用与论证有很大问题,容易使读者造成判断偏误。异性恋者也感染性病,却不见得有人以此来禁止异性恋,那么以此来否定同志岂不是同样荒唐吗?与外国船员发生性关系的女性(如**等)更多,不见得她们就对性病有天生的免疫能力吧。现在大陆艾滋病的传染主要与**有关。光把同志与性病挂钩,使读者错误地觉得只有同志才传染性病,这不是科学的论证,而是主观的误导。艾滋病与其它性病都是靠体液(主要是血液与**)传染,因此不管是**、**或者**交,只要有体液交流,总有传染病毒的可能。同志者的身体本身并不是艾滋病的发源地。把同志与艾滋病等同,不是出于无知,就是为了惑众,况且现在国外的数据表明,得艾滋病的多数是异性恋者。
形式婚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s://www.chinagayles.com/article-10570.html
联系我们: | QQ:81585321 | 热线电话:0772-2827315
Copyright 2005 一路同形 All Rights Reserved. 一路同形( www.chinagayles.com) 版权所有
桂ICP备17008383号-7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220039 |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86号
Processed in 0.1344 second(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