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同形

我要找: 地区: 年龄:

首页 > 形婚故事 > 正文

佛教知识如何看待同志(二)

作者:一路同形更新日期:2014年1月19日
佛教知识如何看待同志(二)

由于在所有佛教教义的文字中(超过20多卷的巴利文字的英译本中),同志从未被明确的提及,所以我们只能认为,如果要对同志的言行作出评判,我们也只能借用对异性恋的道德标准了。实际上,这也许就是同志未被额外提及的原因。对于俗家的男女而言,如果双方是心甘情愿的,并不存在通奸行为,而性行为是基于表达爱心、尊重、忠诚和热情的方式的话,就算不上犯了第三戒。对于同志关系的双方,这也是合情合理的。不管是对异性恋还是同志而言,滥交、放荡和对别人感情的玷污,都会使性行为成为“缺乏技巧的”。所有我们用来评判异性之间关系的原则,都适用于同性之间的关系。按照佛教的精神,我们应该说判断性行为是否有技巧的决定因素,不是个人的**望,而应该是其中所包含的感情和动机的情况。

  然而,佛陀有时候会反对某些行为,不是因为鉴于道德角度认为它们是错误的,而是碍于社会的世俗成见,把它们看作是不合常规或理应受法律制裁的行为。对于这样的情况,佛教教导说杜绝此类行为会使人们从焦虑和尴尬中摆脱出来,这些都是由社会的抵触情绪和担心被惩罚的想法造成的。同志想必也被归于这一类行为当中,就这种情况而言,同志者面临这样的一个抉择,要么认同社会所公认的,要么设法改变公众对此的态度。在西方社会,对于性的一般态度受到了圣经的很大影响,包括《旧约》中传统的禁忌思想和《新约》中思想偏激得具有神经质的如圣保罗等人所倡的思想,不难看出现在的主流趋向是应该改变公众的态度。

  接下来我们要简要分析一下对同志的不同的抵触思想,然后从佛教角度提出反驳。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义中,最普遍的对同志的异议是说它“违背了自然的法则”,这个说法是没有什么事实根据的。对同志在英国的非刑事化起了关键作用的著名生物学米里安·罗斯查尔德(Miriam Rothschild)曾指出,同性间性行为在几乎所有物种的动物中存在。其次,有人会说性的生理功能在于生殖,但如今大多数的性行为的目的却不仅是生殖,而且是为了愉悦和情感上的满足,而那也是性的合理功能。尽管有人说,因为同志不会有生殖行为,所以它是反自然的,但对于同志者而言,性能为自我带来精神和身体上的愉悦,这却是再自然不过了。实际上对于同志者而言,要他(她)们从事异性恋行为反而是不自然的。再次,即使我们承认同性

恋是违背了自然法则,我们也应该看到其它的一些人类行为,包括一些宗教行为也是如此。罗马天主教廷一直在非难同志,认为它是不自然的,但孰不知它一直推崇的禁欲也同样是不自然的。基督教反对同志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它在圣经指责同志,也许这对全盘接受圣经中上帝是“绝对真理”的人来说是正确的,但对于不信基督教的大多数人来说,这样的根据是毫无意义的。毫无疑问,圣经中确实是指责了同志,但我们也该知道,圣经也同时规定了妇女在月经期间必须被隔离,双亲必须杀死信仰其它宗教的子女,在安息日(现在主要指星期日)工作的人必须被处死。现在很少有基督教徒会认同这些观点,尽管它也是上帝言论的一部份,但为什么要死死抱定同志不为圣经所认同而对此横加非难呢?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同志不是非法的,那么许多人会成为同志者,甚至包括年轻人。”这样的言论要么反映了对同志本性的一种极严重的误解,要么说话者本人就有潜在的同志倾向(但觉得需要加以抑制),但这样的话简直愚蠢到如同说:“如果企图自杀不被看作犯罪,那么所有的人都会选择自杀。”不管同志起因是什么(在这个问题上一直有很大的争论),都没有人会去选择有一种同志的**望,这并没有象喝茶还是喝咖啡的取舍那么简单。和异性恋一样,同志要么是天生的,要么是在幼年时期发展形成的,但无论怎样改变法律的条文,也改变不了一个人的性取向。

  也有人会说同志一定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否则也不会有这么多同志者有精神障碍的。乍一看这种说法象是有些道理,至少在西方社会就有不少的同志者有心理障碍、酗酒、过份追求性满足等问题,而且就整体而言,同志者的自杀率也是很高的。但观察家们同时也指出,在亚洲和非洲,同志者的自杀频率并不高于其他人的自杀频率,尽管同志在这些国家也存在,但少有提及。所以说有可能在西方社会中,同志者更多的是被社会舆论所伤害,而不是被他们的性取向所伤害。如果旁人象对待其它每个人的方式对待他们,同志者则会一样正常地生活。实际上,这是呼吁对同志者认同和理解的最强有力的理由。

  基督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犹太教发源的*,它对于自我认定的道德沦丧和社会不公平的现象给以了猛烈而公开的抨击。耶稣深受这个思想的影响,这也成为了基督徒们对公众的和个人的道德标准的普遍反映。它的最理想状态是,将这个基督教义用来抗议不道德的和不公平的现象,进而提高了西方社会的社会意识。它的最低级状态,就是对那些不信奉基督教义的人进行残酷的镇压。佛门弟子的信条与基督教是有很大区别的。佛教的职责是宣扬理想的真理(Dhamma)和以自己的生活方式给别人一个正确的生活典范。从这一点出发,连同佛教对于自己的**理想的追求,以及高度推崇对事物的包容态度,决定了在佛教国家中,社会对待同志的方式相比于西方国家有着很大区别。在中国、朝鲜和日本这样的国家,佛教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也曾有一段时期同志是不被认同,甚至是被视为违法的,但大体上对此的态度还是十分宽容的。基督教传教士利玛窦自1583年起在中国住了27年,对于那时的中国社会对同志的开放和容忍程度深感诧异,并自然地把它看作中国社会堕落的佐证。“为这些人深感不幸的是,他们有着逆反事物原则的不自然的情欲,比自然的那一面不会稍有逊色,而这一切既不被法律所禁止,也不被看作不合适甚至是耻辱。人们可以在公共场合谈论它,也在各处这么做,却从未有人去阻止它。”在朝鲜,花郎的含义在历史上总是和同志联系在一起的。而在日本,各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和故事等)对武士之间的爱情,甚至包括佛门弟子之间和小沙弥之间的罗曼史的描写,曾在中世纪后期一度盛行。

  在英国殖民统治之前,信奉小乘佛教的国家如斯里兰卡和缅甸等都没有法律条文对成年人之间互愿的同志行为有过限制。而对于从未有过殖民统治历史的泰国,至今仍根本没有此类法律。这也让一些西方国家的同志者觉得,在南亚和东南亚的佛教国家中,同志是相当被认同的。当然事实并非如此。在这些国家中,看待同志的态度更多的是带着善意的幽默并加以同情。西方国家中同志者时常要面临的歧视、恐惧和敌视,在这里是看不到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佛教教义中关于人善和包容精神的影响。

形式婚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s://www.chinagayles.com/article-10541.html

联系我们: 微信客服 | QQ:81585321 | 热线电话:0772-2827315

Copyright 2005 一路同形 All Rights Reserved. 一路同形( www.chinagayles.com) 版权所有

桂ICP备17008383号-7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220039 |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86号

Processed in 0.1376 second(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