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和苏然是大学时期最要好的闺蜜,一个是温婉的江南女子,一个是爽朗的北方姑娘。十年后,当林晓收到苏然寄来的婚礼请柬时,指尖微微颤抖——请柬上“形婚”二字像一片薄冰,冻住了她所有的疑问。原来苏然是同志,而她的新郎陈默,竟也是一位深柜的拉拉伴侣。
“我们只是需要一场仪式。”苏然在视频里解释,“双方父母催得紧,与其各自应付,不如联手演场戏。”林晓翻开手边的《现代汉语词典》,形婚的定义赫然在目:“形式婚姻,指仅为满足社会或家庭期待而缔结的无实质婚姻关系。”她叹了口气,想起大学时苏然总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如今却要主动跳进这座“坟”。
婚礼前一周,林晓提前抵达杭州。苏然正对着镜子试新娘头纱,陈默则在一旁核对婚礼细则,桌上摊着厚厚一沓文件:从宾客名单到财产**,从分房协议到离婚预案,每一条都标注得清清楚楚。“现在形婚的案例日趋增多,但像我们这样连法律风险都提前规避的,还算少见。”陈默推了推眼镜,语气里带着几分自嘲。
林晓注意到茶几上摆着一罐手工茶叶,标签上写着“酿于立春”。“这是陈默的‘善意’。”苏然笑着解释,“她知道我爱喝茶,特意用老家茶园的春芽酿了三年。”林晓抿了一口,茶汤清冽,后味却泛起一丝苦涩,像极了这场婚姻的味道。
婚礼当天,苏然穿着白色婚纱站在酒店门口迎宾,陈默则穿着笔挺的西装,时不时低头看表。林晓作为伴娘,看着两位“新人”机械地微笑、握手、合影,心里泛起一阵酸楚。突然,一位中年妇女拉住苏然的手,眼眶泛红:“然然,妈妈终于等到这一天了。”苏然愣了一下,随即露出温柔的笑容:“妈,我会幸福的。”林晓注意到,她的手指悄悄掐进了掌心。
仪式进行到交换戒指环节时,意外发生了。苏然的母亲突然起身,从包里掏出一本红皮册子:“亲家,这是我们老苏家祖传的婚书,上面写着‘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今天我把它送给两个孩子,希望他们能真心相待。”全场哗然,苏然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陈默却接过婚书,认真翻看后,抬头对苏然的母亲说:“阿姨,谢谢您。其实我和苏然……”
“其实我们早就商量好了。”苏然突然打断,声音有些发抖,“我们会互相支援,把这场戏演好。”林晓注意到,她说“支援”时,目光落在了陈默手中的婚书上,眼神里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婚礼结束后,林晓陪苏然回酒店换衣服。苏然终于卸下伪装,瘫在沙发上:“刚才差点穿帮。我妈那本婚书,是她特意从老家祠堂找来的,说是能‘镇住’婚姻。”林晓忍不住问:“那你们真的能演一辈子吗?”苏然沉默良久,轻声说:“不知道。但至少现在,我们需要彼此。”
林晓想起陈默酿的茶叶,想起她核对细则时的认真,想起她接过婚书时的郑重。或许,这场形婚里,除了算计和妥协,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慈悲——两个孤独的灵魂,在世俗的压力下,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彼此。
“其实,”苏然突然开口,“陈默昨天跟我说,她父亲病重,临终前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她结婚。”林晓心头一震,终于明白了这场形婚背后的深意。它不是简单的交易,而是两个家庭在绝望中的互相成全,是两个年轻人在高深莫测的人生里,用最笨拙的方式,传递着善意与温暖。
离开杭州前,林晓在**买了一本新的《现代汉语词典》。她翻到“形婚”那页,在旁边空白处写下:“形婚或许无爱,但未必无情。”合上词典时,她仿佛闻到了那罐茶叶的清香,淡淡的,却久久不散。
形式婚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s://www.chinagayles.com/article-21912.html
联系我们: | QQ:81585321 | 热线电话:0772-2827315
Copyright 2005 一路同形 All Rights Reserved. 一路同形( www.chinagayles.com) 版权所有
桂ICP备17008383号-7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220039 |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86号
Processed in 0.0960 second(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