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同形

我要找: 地区: 年龄:

首页 > 形婚故事 > 正文

同志世界在各国里流行的程度(三)

作者:一路同形更新日期:2014年1月08日
同志世界在各国里流行的程度(三)

香港乐队【达明一派】有不少歌词都带有同志的内涵。这首【每日一禁果】比较含蓄,唱那些不老老实实跟旁人一样吃萍果,而偏想吃芒果,香蕉之类的人受到开导**的困境。在【同志世界】的第三期节目我们看东方,主要是华人社会当今和历史上的同志。我们从香港谈起。

音乐/酒吧现场

主持人问:你是生出来就是同**,还是认为是后来通过你的经历变的这样一个取向呢?

香港青年答:我看我十份心说是天生如此的。

问:那么你为此感到高兴?难过?还是....

答:之前曾有一番挣扎,可是现在呢,就觉得比较透彻一点了,不觉得说应该特别高兴或者特别悲伤,我觉得没有那个必要。

刚刚那位在香港市中心一个同志酒吧里和我交谈的青年人阿文谈到他最初发觉自己是同志者时内心的挣扎,以及后来如何变的能够的接收自己的态度,同我结识的其他一些香港年轻人的经历非常相似。

至于他们周围的香港社会如今是否高兴容纳同志者,却不一定。卢健雄在香港从事出版事业,他发行了一些同志者自己写的文学作品。他认为香港同志者的生活空间,是都市生活环境提供的:

“我觉得倒不是容纳的问题,是不过问的问题等于香港人口很密,很密的环境以下把我们训练到尊重个人应该有一些小空间,那一般如果没有特殊原因,我们都不会**去人家的那个空间里边,要不然你这样生存起来就很困难了。”

十分一会是香港的同志组织。它的发起人之一陈卓章在电话里告诉我,在英国殖民者到来之前,和中国其他地方一样,同志并没有被法律明文禁止。

“这个法律跟英国**一起到香港来的,那么它们是延用十九世纪维多利亚年代的法律,就是说,两个男性之间的性行为,就成为了**,就成为不合法。”

十分一会的宗旨是争取同志者法律平等和社会接纳,并为同志者提供自己的活动空间。14年前它在香港成立时,同志仍然是非法的。但是陈卓章说,在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各种因素导致香港**提议考虑变法:

“八零年代开始的时侯,发生了一连串丑闻,比如说,有警察自杀啦,在**里面有一些高层的人士也发现有这个同**行为啦,所以在一九八三年香港**就提出,该不该去修改一下这个法律,因为这个法律源于十九世纪,就可能跟今天的生活、今天的文化不太泯合。在1988年,**又第二次提出来,可是当时也是被立法局推翻了,直到一九九一年被通过。”

台湾近代的历史背景当然和香港不同。在那里我把采访的重点放在女同志一边。赵彦宁博士为我回顾了国民党一党统治时期发生的让她哭笑不得的事情:

“如果说我们看比较早期,甚至到七零年代八零年代,然后我们在报刊杂志上面我们看到什么样,如果女同志它怎么说呢,这叫“双珠畸恋”(?)。我倒是记得台湾,在这个在白色恐怖时期,到八零年代初期噢,当时我们就要反共么,我们有所谓的反共文宣。当时的大众媒体的报导,你倒是是可以看到很有趣的东西,譬如说呵,女同志者,她们被抓起来,被抓起来的原因是什么呢,说她们是匪谍。她被抓起来的原因,不是因为是奇风异俗,不是因为说扮装不正确,或者是因为违反善良风俗,而理由呢,会是说违反国家安全。”

台湾近几年情况变化比较大。这次出访,我在台北坐计程车的时候,有一次赶上在官办的警察电台上听到社会活动人士倪家珍参加热线电话节目。她当时劝一位来电话的家长,对于孩子向她说明自己是同志者,不应生气或难过,反而应当高兴地接受现实,并且说,孩子下决心把这么贴心的事告诉你,也是难得的。我在台北女书店采访了倪家珍。她告诉我,眼下台湾至少有八九家电台每星期都有固定的同志者的节目。不过她并不认为这表明台湾社会已经广泛接受同志:

“以台湾这几年来讲,因为其实言论自由的发展进步的很快,所以各式各样的议题想要讨论的话, 随着这些电台的节目的开放,特别是这种CALL-IN的节目,就是说大家谈一谈以后你可以打电话进去表示意见。那以同志的节目来说的话,我想大部分打电话进去的,目前比较在一个互相勾通和了解的阶段。”

我在女书店看到各种文学和理论的书籍, 也看到几种女同志的刊物。对此,倪家珍介绍说:

“同志的刊物,跟同志的团体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关系。通常都是先有了同志团体以后,为了维系同志团体内部团员之间联系, 或者凝聚所谓的

'identity'。那大家都会出版一些刊物。我知道的第一个同志刊物是《我们之间》,它是一个女同志的团体,成立的是在一九九零年。其实女同志的刊物呈现的很活泼也很多种,台湾的发展其实从《我们之间》,然后到之后,象譬如运动性非常强烈的<爱报>。另外的话,像一个学生团体叫做Lamda,就是台大的女同志社团,她们也出了一本书,那书名就是【我们是女同志】。”

台湾另外一个比较新的同志刊物是96年9月创刊的<同志之光> 月刊。这是在台湾影响比较大的基督教长老教会里面出来组织<同光同 志教会> 的人办的。我向她们的杨雅惠牧师询问了当今长老会对同志的态度。她认为:

“在长老会里面,其实支持跟反对的声音几乎可以说是各占一半。可是最大的问题是在于,这些人其实几乎都是没有接触过。所以很多人她其实也是不予置评。其实那些反对声音,我们很可以理解。只要你让他亲自接触到同志,其实改变就很大。所以事实上我还是抱着满乐观的态度。”

不论社会接受程度如何,或者同志者的自我感觉怎样,同志在台湾的曝光程度可说比较高。那么在中国大陆情形如何呢?就同志进行了广泛研究并主张同志受到社会接受的北京现代管理学院的万延海介绍说,虽然没有流行像台湾那样各种各样的刊物,近年中国还是出过不少这方面的书籍。他首先提到社会学家李银河几年前撰写的【他们的世界】和不久前出版的【同志亚文化】:

“有一些就是说中文写同志的一些书,比如说象李银河的《他们的世界》,还有象方刚的【同志在中国】,还有一本书叫【同**】,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是青岛的一个叫张北川的教授写的。那么这样的一些书呢,它一般的来讲,它的发行量比较有限,读者面不会特别广。在读者里面产生比较大的影响的一些书呢,我想还是一些文学作品,比如象林白啦,陈染啦,. 还有其他的一些女作家,包括也有一些男作家在写涉及到私生活层面的东西的时候,对同志这样的一种现象还是能够包容在里面的,还是不排斥的。”

万延海这里没有提到的一本书是中国性学家潘光旦1942翻译出版的英国人霭理士的性心理学。十年前北京三联书店曾再版这本书,书中也包括了潘光旦本人著写的<中国文献中同志举例>。他摘录了许多古书中的片段,以证当时同性关系的存在。他引证史记和汉书,说前汉几乎每一个皇帝都有‘个把’同志对象, 或至少同志倾向嫌疑。他并列出了从高帝惠帝直到成帝哀帝的同性对象的名字。

潘光旦书中也摘录了<战国策.魏策>里面龙阳君的故事:

“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

这个故事讲了魏王和龙阳君一起钓鱼,龙阳见到魏王每钓上一条大鱼后的欣喜之后流下眼泪。魏王问他原因时他说,这让他想到自己的命运,因为同鱼一样,四海之内也有很多美人。 虽然他现在博得魏王的欢喜,将来出现新的美人,怎么办?不就把他取代了吗?故事讲到,魏王当即下令,不准下面任何人向他提美人的事。

前面采访的万延海先生提到1994年出版的<同**>这本书。作者张北川医生写作这部600多页的著作用了十多年时间, 其间曾参阅了大量资料。我在电话上请他再举一两个历史上的例子。

“中国在记述历史的时侯,常常向前推到黄帝时代。中国讲同志,常常就说这个娈童始于黄帝。这是也是古籍上记载的了,就是说黄帝那个时候就有。那么作为商周这都早于春秋啦,龙阳这个时候。商周当时就有民谣,说美男破老,意思就是说,一个男子找一个漂亮的男子对身体有伤害。明末清初,中国就有关于同**的小说问世:专门的小说,叫做【便儿差】。这部小说呢是世界上,我们说,世界上第一部专写这个同**主题的小说。”

中国历史上和现代的法律上对同志怎么看呢?

“中国在这方面和欧美完全不一样的。中国自历史到现在,我专门写过同**与性法律,在我那本书里边写过这一章,中国就没有过这种法律。中国在宋朝的中晚期,曾经出过法律是打击男妓的,但是它没有专门制裁同**者。可是对这个现象呢,主流道德观,那中国的主流道德观,都是提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它考虑是一个生育文化。所以主流道德观它考虑生育文化这个前提下呢,在底层的官员处理这个现象的时候,差异非常大。个别情况下,象清朝,也有因为这个事情犯了事给处死的。”

形式婚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s://www.chinagayles.com/article-10518.html

联系我们: 微信客服 | QQ:81585321 | 热线电话:0772-2827315

Copyright 2005 一路同形 All Rights Reserved. 一路同形( www.chinagayles.com) 版权所有

桂ICP备17008383号-7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220039 |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86号

Processed in 0.1324 second(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