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同形

我要找: 地区: 年龄:

首页 > 形婚故事 > 正文

对同志的新认识(一)

作者:一路同形更新日期:2014年1月06日
对同志的新认识(一)

一、进入同志领域

  当初我到美国读书,目的简单而明确,就是要见识一下在中国见识不到的,学一些在国内学不到的东西。道理很简单,在中国都能学,我费那么大劲跑美国去干什么。

  美国大学的课程编排,一般用学科名加数字的方式,比如Mathematics302,English151等。100以下的大概都是预科吧,就没有学分了。数字越大,等级越高,从数字就可以看出那是大学低年纪、高年级、还是研究生读的课程,当然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

  拿着一本厚厚的选课手册,发现有一门课是以GLBT命名的,一打听,原来是关于男同**(Gay)、女同**(Le**ian)、双**(Bisexual)和变性(Transgender)。上帝!在中国的大学里,不要说专门研究他们的课程了,就连公开的讨论在当时也是禁忌。鸵鸟嘛,眼不见心不烦,不谈论也就落个耳根清净,似乎世界上便不存在这档子事了。不是吗,直到现在,有些人还以为中国以前没有同**,那是“引进”的西方腐朽。

  总之,惊讶、甚至是震惊之余,竟然升起了一股豪情。选!中国的大学里可绝对学不到!这下回国,至少有一个题目,可以侃得那帮老哥们一楞一楞的。

  二、同**的PC

  美国讲究PC(政治正确性,Political Correctness),这是我在这门课里学会的第一件事。

  首先是称呼用词。描述同**的词很多,但他们都不够“学术上的严谨性”,或者是因科学界的认识有了改变而成为错误。例如,民间的用词不计其数,但科学界历史上一直用homosexual。由于这个词是源自精神病学的术语,而现在同**早已不再被认为是病,所以,用“homo”就有点没文化,甚至会让人觉得offence(受到冒犯)。总之,绝不PC了。特别有趣的是,异**(heterosexual)这一名词,在民间也有被“直人”(straight)取代的趋势,就是始终没明白为什么用“直”来称呼异**。

  细心的人一定会注意到,我用的词是“同**”而不是“同志”,是“性指向”而不是“性取向”。也许这就是“严格的学术训练”的结果。因为“取向”带有某种暗示,似乎这是一个可以主观选择、取舍的东西,而“指向”则只是描述一个客观事实,不带任何主观判断。这就叫学术严谨(老师就这么说,不是我想在这里得意)。

  课堂上,老师会邀请社会各界,支持的,反对的,宽容的,无所谓的,各种观点的人来讨论。记得一位激烈反对同**的教会人士,发言时首先征求意见,问大家接受他用什么词称呼同**者。他担心自己用的词可能不被接受,不PC。

  好玩的是,激进的同**权利活动分子不要别人的支持。你支持一个人吃饭吗?荒唐吧。同**本来就是一件正常、平常的事,要你支持岂不是奇怪。宽容,那更是异**者居高临下的傲慢了,简直是侮辱。

  某些网友确实让人感慨。他们对自己根本不知道不了解的事情也可以大加鞭挞,仅仅因为他感到“恶心”,便傲慢地以为自己有权对任何事情作道德审判。他们离民主社会对个人的基本素质要求都差得实在太远。

  三、没有结论,只有问题

  我以前真的很无知,不过也很无辜,因为在国内的时候,我一方面没有关心这个领域,另一方面,即便关心也得不到什么信息。

  这门课,严格说应该属于社会学范畴,它研究同**亚文化本身,也(甚至是“更”)研究主流社会对同**的态度,不同的族群、宗教、阶级、性别对待同**的差异。

  却原来,同**是人类的一种固定现象。从科学的角度,很自然的便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既然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种族、不同的社会阶层里都有发生,这里面有没有什么共性?因为单因素的“成长背景”理论在事实面前显然不能解释同**的成因。

  当生物人类学家在哺乳动物中也发现了同性性行为时,事情似乎变得更简单,同时也更复杂了。

  不论东西方社会,历史上都经历过残酷迫害同**者的黑暗时期。不仅是中世纪的欧洲,今天的某些穆斯林国家,仍然将同**者用火烧死。在纳粹德国,同**者的遭遇比犹太人还不如,遗憾的是这一点至今还不为广大民众知晓。在中国,1957年以后,连人的“思想一闪念”都试图控制,何况行动?可是,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同**都令人震惊地存在,最多是由于社会的摧残而进入地下。自然地,这又产生了另一个问题:是什么使得他们不屈不挠,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而不“放弃”自己不被主流社会所容的特性?

  实际上,许多同**者真心尝试过多种不同的“疗法”,甚至是令人难以忍受的电疗,可都不能“矫正”他们的性指向。美国医学界正是在无数的案例面前,被迫放弃“治疗”同**的。

  他们真的可以选择吗?

  如果个人主观上不能选择,又怎能将其归入道德范畴?

  如果不属于道德范畴,我们又如何对其进行道德批判?

  或许,我们都对常态的花有了基本的概念。虽然如此,当我们知道原来还有黑色的花,还有长得象一片叶子甚至象一条根茎的花时,请不要轻易就否定它们也是花,即便我们从未见过。

  所以,同**权利运动中有一句宣传口号:异**不是正常,它只是更通常(Heterosexual is not normal. It’s just common.)

四、为什么反对同**

  美语里面有个词:homophobia,权且译作“恐同症”吧。别费心了,不认识这个字的网友不用去查字典,找不到的。这是美国近些年才出现的新词。

  “美国心理分析学会”(The American Psychoanalytic Association)曾专门进行研究,为什么视公平为最高价值的美国社会,在很长时间里却接受“恐同症”为“可以允许的偏见”("permissible" prejudice)。

形式婚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s://www.chinagayles.com/article-10515.html

联系我们: 微信客服 | QQ:81585321 | 热线电话:0772-2827315

Copyright 2005 一路同形 All Rights Reserved. 一路同形( www.chinagayles.com) 版权所有

桂ICP备17008383号-7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220039 |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86号

Processed in 0.2041 second(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