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严格意义的达尔文主义来说,同志是不应该继续存在的。它并不是传递个体基因的最佳方式,甚至没有“同志基因”被鉴别出来。根据最近发布的一项假设,其中的原因可能并不在于DNA本身。
随着胚胎的发育,作为对母亲和孩子在子宫中形成的性激素水平波动的响应,与性别有关的基因会被开启和关闭。这种拉锯战可使未出生的孩子受益,保持男性或女性以一种稳定的状态发育。但研究显示,一旦这些变化在孩子出生后持续存在,并直至他们有了自己的后代,那么其中的一些后代便很有可能成为同志者。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进化遗传学家威廉·赖斯认为,一定存在一个理由,从而能够解释为什么同志不会随着世代的延续而退出历史舞台。相关研究估算大约8%的人群是同志者。如果同卵双胞胎中的一个人是同志者,则另一个人也是同志者的几率高达两成。此外,同志并非只是人类独有的行为。在加州鸥中,大约有14%的伴侣都是雌-雌配对。而在澳大利亚黑天鹅中,大约6%的伴侣是雄-雄配对,并且有8%的公羊只会对雄性同类产生兴趣。
根据假设,同志可能是某人的父母在自身胎儿期时对抗异性性激素的一种遗留物。例如,这种调整父母基因以对抗额外**素的“外在标志”可能改变了孩子大脑内与性吸引力和取向有关区域的基因活性。赖斯指出:“这些表观遗传变化在妈妈和爸爸自己的早期发育过程中为他们提供了保护。”他说,最初对父母的帮助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同志的特征会贯穿进化。
双子城明尼苏达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马琳·祖克强调,从基因表达的变化到为什么一个人会被相同性别的人所吸引,这可能是一个用科学永远也填不满所有空格的问题。
形式婚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s://www.chinagayles.com/article-9590.html
联系我们: | QQ:81585321 | 热线电话:0772-2827315
Copyright 2005 一路同形 All Rights Reserved. 一路同形( www.chinagayles.com) 版权所有
桂ICP备17008383号-7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220039 |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86号
Processed in 0.1167 second(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