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基因中有同志“DNA”?
其实,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同志都是由来已久。在中国古代的一些文献中就有关于同志的记载,尽管很多时候都是蒙着一层模糊的面纱。例如:《汉书·佞幸传》。汉哀帝与董贤共寝,董贤压住了皇帝的袖子,皇帝不忍惊醒他,断袖而起。表明了君臣关系到了极致。在红楼梦里,贾宝玉也有类似的同志的行为。韩子高与陈文帝陈蒨也是有名的一对。陈文帝曾为韩子高提出男皇后,然终未成功。野史中韩子高被称为陈子高,就是冠了陈蒨的姓。
然而,这种现象在很长的时间里,并不为人们所认同。西方人关于同性性行为有罪信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二世纪。但是,大约从十二世纪后半叶开始,比较恶毒的敌意出现在通俗文学中,并最终传播到神学和法律文献中。以后,伴随着工业革命中日益增强的世俗社会的**和医学专业的权威,对同志的谴责从宗教转移到世俗社会和医学专业。
在人们传统思维中,“大部分男人爱女人,所以男人应该爱女人,所以男人爱男人是不正常的”。而实际的情况是:大部分人是异性恋,少数人是同志。
同志是一种性取向。那些与同性产生爱情、**或恋慕,称为同志者。同志有时也用来描述同性性行为,而不管参与者的性取向如何。
美国心理协会早在1973年就已经不再认为同志是一种精神疾病,将它从精神病手册中取消了。2001年4月20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出版,也不再把同志看作一种病态心理。
尽管,社会对同志者进一步宽容,但还是有不少同志者对自己的行为也不认同,就像吸毒知道这不好,但又无力改变。我市有这样一位28岁的小伙子,人长得很秀气,他也有过很快乐的童年,但事情在他12岁那年发生了变化,那一年,十分顽皮的他爬树嬉戏,从树上摔下来,在养伤期间和外婆睡在一起,就在那一刻他对女性产生了莫名其妙的好奇,很想看看女人那里长得什么样子。以后在学校也会忍不住偷看女同学上厕所,而且还喜欢和女同学在一起玩。由于父母的溺爱,到了13岁他还和父母睡在一张床上,他在装睡中知道了父母的半夜**。他有一个对他很好但很严厉,过多训斥的姨妈,这让他感到了女人的可怕,慢慢地他看见女孩子就想回避。
而这样的回避,慢慢就让他产生了对女性的厌恶,从此,他躲到了阴影中——对女人反感,对男人发生了兴趣。本质的转变发生在他读职业高中时,一天晚上,宿舍里的同学都回去了,只他和另外一个男同学在,半夜里,那同学钻进了他的被窝,两人竟都很兴奋。从此,他喜欢看男同学洗澡,学习成绩下降,高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开始了漂泊的生活。当然他也想做出一番事业,但漂泊在深圳却一事无成。就在他人生处于最低谷时,一个男人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爱,但这却是一个同志者给他的爱,这个男人把他领进了“同志”的圈子,从此他成了一个真正的同志者。白天,他怕见到别人异样的眼光,只有到了晚上,只有走进同志酒吧,才能尽情地发泄和交流。他觉得他已经不可能和女人结婚了,而父母的逼迫又让他十分痛苦。在接受了心理医师的疏导后,他已经有所改变,心理负担稍稍放松。而他也许不知道的是,人们对同志的眼光其实已是更为宽容了。
随着社会越来越开放,现在同性相恋常见,甚至极少数同志还接受了父母的证婚。2007年3月台湾台中有一对女同志卤蛋与小娟,同性相恋18年,18年来两人都很认真为对方和家人付出,女方父亲80大寿许下心愿,要帮两人完成终身大事,办了27桌酒席。
人们对同志的认识也前进了一大步,但是要人们普遍认同还需时日。前一阶段,著名演员孙海英的强烈反同志言论在网上引发人们热议,坚决支持的有之,强烈反对的亦有之,双方吵成一锅粥。从这件事中可见一斑,一个更包容的社会会让同志者有更大的自由空间。许多专家说,尽管存在对同志歧视的现象,中国社会实际上是对同志者宽容的。
对自己心灵的误读有一些人其实对自己的性取向并不十分清楚,或者是性心理比较幼稚,他们实际上不是同志,但是怕自己成为同志。常州市心理卫生中心主任王瑞文说,他们的性心理如同10岁孩童,在这样一种对自己性角色的误读下,反而有可能真的往这条路上走。有一名在常州就读的男大学生,平时喜欢上一些**网站,看到体格健硕的男子展示着自己傲人的肌肉,就情不自禁地兴奋。这名男生平时很女性化的,与人接触也很暧昧,别人很讨厌他。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担心,虽然他知道一般人难以认同同志,所以他也很怕自己成为同志,心中十分焦虑,晚上经常失眠,成绩直线下降。他的老师见他行为偏差,便指导他来到市心理卫生中心进行咨询疏导。他一进门就说:“我是同志,我要治疗。”王瑞文主任与他聊天,给他讲道理,还发现他见到异性同样很兴奋,在作了一番深入的解释后,他的焦虑心情释放了很多,通过三五次疏导后,他的情况趋于正常。
王主任说,这种情况就属于典型的自己对自己的误导而产生的非正常认识。
根据医学研究发现,同志基本上是医治不好的。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对同志是以改变他们的性取向为治疗目的的,进行厌恶治疗,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成功的报告。而现在只是进行心理救助,治疗的目的只是改变他们的自我不协调,不再以改变性取向为目的。教他们如何应对现实的技巧,如何与家人共处,减轻他们内心的愤怒情绪,防止可能发泄到父母或同事身上,把他们的能量引导到工作、学习上去,这样他们的生活就会平静一点。
有容乃大,一个宽容的世界将会更加和谐。
形式婚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s://www.chinagayles.com/article-9588.html
联系我们: | QQ:81585321 | 热线电话:0772-2827315
Copyright 2005 一路同形 All Rights Reserved. 一路同形( www.chinagayles.com) 版权所有
桂ICP备17008383号-7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220039 |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86号
Processed in 0.1205 second(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