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专员最近很头疼。作为某省“同志权益保障试点”项目的负责人,他本想借着政策东风做点实事,却没想到第一桩案子就撞上了“形婚”这个烫手山芋。
事情要从三个月前说起。试点项目落地后,校方接到匿名举报,称某高校辅导员林晓与校外人士陈默存在“形婚”嫌疑。林晓是学校公认的才女,留美归来的心理学博士,而陈默则是本地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的中层。两人表面上是夫妻,实际却各过各的——林晓的“男朋友”是同校女教师苏晴,而陈默的秘密则藏在他深夜接听的跨国电话里。
“蒋专员,这事儿可不能姑息!”举报人自称是林晓的“伯母”,在电话里声泪俱下,“她一个女娃娃,跟男人结婚却天天不着家,晚间还总跟另一个女人混在一起,这不是败坏门风吗?学校要是不管,我就告到皇帝那儿去!”
蒋专员哭笑不得。都什么年代了,还提“皇帝”?但他知道,这案子若处理不好,不仅试点项目要黄,连校方的声誉都得搭进去。他决定亲自走访。
林晓的公寓在城南高档小区,进门时,蒋专员被满墙的心理学书籍晃了眼。客厅里,林晓、苏晴和陈默正围坐喝茶,气氛倒像是老友聚会。
“蒋专员,您来得正好。”林晓推了推眼镜,语气平静,“我们正想找您聊聊。”
原来,三人早有默契。林晓和苏晴是多年恋人,但苏晴的父母以断绝关系相逼,要求她必须结婚。陈默则是同志,家中独子,父母催婚催得紧。一次偶然的学术交流会上,三人一拍即合,决定用“形婚”应付双方家庭。
“我们签了协议,互不干涉私生活,但会共同承担家庭责任。”陈默掏出手机,展示了一份长达二十页的电子合同,条款细致到连“每周共同回父母家吃饭的次数”都写得清清楚楚。
蒋专员翻着合同,眉头越皱越紧。从法律角度,形婚虽不违法,却游走在道德边缘,更别提林晓和苏晴的同志身份,在当时仍是敏感话题。但另一方面,三人并未违反任何“法纪”,甚至在社区里口碑极佳——林晓常组织公益讲座,陈默的企业年年纳税大户,苏晴更是学生眼中的“知心姐姐”。
“蒋专员,您知道吗?我们这么做,其实是为了‘立功’。”林晓突然开口,语气带着几分苦涩,“试点项目需要案例,我们愿意当这个‘试点’。形婚不是长久之计,但我们想证明,同志群体也能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家庭矛盾,而不是被逼到绝路。”
蒋专员沉默了。他想起项目启动时的誓言:探索同志权益保障的新路径。如今,机会就在眼前,却裹着荆棘。
当晚,蒋专员彻夜未眠。他翻阅了大量中外资料,发现形婚在欧美国家早已不是新鲜事,甚至有专门的服务机构。而在国内,虽然法律未明确禁止,但社会接受度极低。他意识到,这不仅是三个人的故事,更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整个社会的认知高度。
第二天,蒋专员约见了校方领导。经过激烈讨论,校方最终决定:不公开处理此事,但要求林晓、陈默和苏晴签署承诺书,保证不影响工作,并定期接受心理辅导。同时,蒋专员将此案整理成报告,上报省里,建议将“形婚”纳入试点项目的调研范畴。
三个月后,试点项目迎来阶段性总结。蒋专员在报告中写道:“形婚或许不是最优解,但它折射出同志群体在现实压力下的无奈与智慧。我们的目标,不是审判,而是理解;不是禁止,而是引导。”
报告结尾,他引用了林晓的一句话:“真正的平等,不是让我们消失在黑暗里,而是让我们能站在阳光下,坦然说‘我是同志’。”
形式婚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s://www.chinagayles.com/article-21685.html
联系我们: | QQ:81585321 | 热线电话:0772-2827315
Copyright 2005 一路同形 All Rights Reserved. 一路同形( www.chinagayles.com) 版权所有
桂ICP备17008383号-7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220039 |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86号
Processed in 0.0811 second(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