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上海记者吴红林摄影报道
本届曼氏亚洲文学奖近期在香港揭晓,借此机会,身为大赛评委的爱尔兰著名作家科尔姆?托宾首次来到了中国,但是,他并没有直接前往香港,而是先到上海和北京,在复旦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进行了两场演讲。在上海期间,科尔姆?托宾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继小说《大师》之后,托宾的新作《布鲁克林》中文版也将于今年1月正式出版。当记者问及大学作家班是否能培养出好作家时,托宾语出惊人:“不幸的童年更能造就一位出色的作家!”
最“爱”吴冠中“不敢”谈苏童
2009年11月7日,托宾乘坐的飞机晚点,其时,夜色已深,同行的人饥肠辘辘,然而,托宾却忽然停下了脚步。原来,他看到了中国瓷器。艺术区的店铺已经打烊,但托宾还是借助微弱的路灯灯光靠近欣赏了半天。第二天,当他前往上海博物馆参观《海帆留踪:荷兰倪汉克捐赠明清贸易瓷展》时,更是兴奋不已。托宾告诉记者,他真正对中国蓝着迷源于5年前的一次策展经历。当时,托宾受邀进入都柏林博物馆的仓库挑选展品时,被那些精美的中国瓷器震撼了!“以前,我还以为那种蓝色出自于阿富汗,这次我才了解到它来自中国。你知道吗?很早以前,在威尼斯,蓝漆比黄金还贵。这就是艺术的价值和魅力。”
毫无疑问,托宾是个艺术爱好者。当他游走在上海的莫干山路50号艺术区时,在众多画廊的众多作品中,他一眼就看中了吴冠中的版画。虽然吴冠中的版画价值不菲,托宾还是毅然买下了两幅吴冠中的小型版画。而说起北京之行,他对于北京798艺术区的期待甚至超过了长城。
对于中国作家,托宾可谓所知甚少,除了旅美中国女作家李翊云之外,他所知道的,只有苏童。因为担任本届亚洲文学奖的评委的关系,托宾“认识”了苏童。当记者问如何评价苏童时,托宾一个劲地摇头,用手指夹住嘴巴:“进入决选名单的作品都是我们亲自挑选出来的,但是,评选的结果正式公布之前,我不能说,也不方便评论。”
新作《布鲁克林》缘于12岁时听说的故事
谈起自己第一部翻译成中文的作品《大师》的创作源起,托宾说:“当时,电台邀请我去做一期亨利?詹姆斯的节目。借此机会,我阅读了很多詹姆斯的书信、传记等资料,我决定写一部有关于他的作品,我选取了他人生中最最富戏剧性的经历,写他遭受挫折和失望时的生活状态。亨利?詹姆斯的哥哥的后人也读了这本书,还夸我写得很好。”
在最新小说《布鲁克林》中,托宾生动描绘了一幅纽约上世纪50年代的画面,聚焦新移民的矛盾心理――去,还是留,这是个问题。托宾告诉记者,小说源自于他12岁时听到的一则真实故事,“小说主人公艾莉丝的母亲是真实存在的,她把她的故事告诉了我妈妈,我妈妈又讲给了我听。相信很多人都会有共鸣”。
形式婚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s://www.chinagayles.com/article-9571.html
联系我们: | QQ:81585321 | 热线电话:0772-2827315
Copyright 2005 一路同形 All Rights Reserved. 一路同形( www.chinagayles.com) 版权所有
桂ICP备17008383号-7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220039 |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86号
Processed in 0.1286 second(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