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同形

我要找: 地区: 年龄:

首页 > 形婚故事 > 正文

透视形式婚姻人群的心理

作者:一路同形更新日期:2011年9月06日
透视形式婚姻人群的心理

虽然近年来人们对同志渐持宽容态度,但这一社会现象毕竟有悖常理,还不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而且按照中国人的观念,同志毕竟是某种程度上的心理缺陷。

事实上同志之中的不少人对现实中的自己及其心理状态也还不能接受,所以他们常常采取若明若暗的、并不公开的态度。从有些同志者的心理冲突中,我们可看到陷于同志者,也有其苦衷。

28岁的张先生几年前毕业于w市,与大学同学云(化名)恋爱三年,并已有一年多的性生活史。2年前,就在他们谈婚论嫁时,由于事业发展需要,张先生到武汉来开拓市场。在遭到女友的坚决反对之后,他俩因激烈的争吵而分手。来汉后,面对事业上的种种压力,孤独无助的他选择了网上消遣。或许是出于好奇,他拜访了“朋友”论坛,并根据网上的信息找到了“朋友”们聚会的场所。

他说自己刚开始被那些“朋友”的热情及真诚所感动,后来也就成为其中一员。虽然他觉得不再孤独,有了爱的温馨体验,但是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烦恼和焦虑。每当孤独时,自己会不自觉地进入那种场所,可是随之而来的则是后悔与担心,甚至是害怕。连他自己也不明白,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怎么就成了另一个男人的爱人?

某大学毕业的高材生、现任某跨国公司主管的杨小姐,也有类似经历。读大学时因成绩优秀曾引来不少男孩追求,可那时的她认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能因为恋爱而受阻,所以一直未涉足爱情。参加工作后,她业绩显赫,身边也不乏优秀男人。也许是她太杰出,他们从未对她有亲热的表示,更不敢示爱。而一般男性的追求,她又不想勉强接受。可是,她内心又十分渴求有爱的生活。

于是,一位与她一样优秀的女性走近了她,让她没想到的是同性之恋。刚开始,她也不知道会是这样的。只是在一种互动的过程中,感到一种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友爱。当逐渐发展到肌肤之亲、同志行为后,这个事业中的强人陷入了现实生活的困境之中。她不明白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

近年来类似“同志”故事,时有所闻。心理分析认为,虽然其表现形式酷似同志,但从其生理或心理的需要来看,只是一种过渡性的假性“同志”。这部分人群有着许多共同之处:进入青春期后,体内性的驱动和渴求爱的本能使他们躁动不安,但又因种种原因,如婚恋失败、或是性意识的觉醒、体内**望的强烈冲动及其随之而来的身体和心理的种种反应,使他们不得不控制这种内在的冲动和必须采取掩饰行为。

形式婚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s://www.chinagayles.com/article-8092.html

联系我们: 微信客服 | QQ:81585321 | 热线电话:0772-2827315

Copyright 2005 一路同形 All Rights Reserved. 一路同形( www.chinagayles.com) 版权所有

桂ICP备17008383号-7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220039 |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86号

Processed in 0.1954 second(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