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位代表
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各位委员:
我们是一些支持同志者自由结婚的人士、社会组织和单位,我们想通过此信表示我们对同性婚姻立法的支持。同性婚姻不仅关系到同志群体的切身利益,还与全体公民的正常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支持李银河教授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交的关于同性婚姻立法的提案,期望通过给予同志群体应有的法律保障,让这个群体免受社会歧视,得到基本的婚姻自由保障,从而与社会实现共融和谐共处。
在历史上,我们的社会曾对同志群体有过错误的认识,认为她(他)们是病态的,或者是不道德的。但随着社会进步,人们逐步意识到:同志群体是一个平常普通的群体,只是性取向和其她(他)人群有些不同。在这样的共识之下,在目前同志群体依然遭受着歧视与不公正对待的情况下,应该给予同志群体应有的法律保障,使她(他)们免于继续受到社会歧视、免于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这对于促进公平和谐社会的建立,有着极大的助益,保障每一位公民的合法权益,应该是和谐社会的目标所在。
现今,中国的同志群体主要面临着三方面难题:社会歧视问题、婚姻问题、艾滋病问题。三方面难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令中国的同志群体有苦难言。
具体来看,目前中国同志群体的处境仍很艰难。同志者在人群中的分布大约为3%~4%,是人群中的绝对少数,有部分人群将同志视为变态、道德败坏的群体,绝少有人能够正确看待自己周围的同志者。歧视者中,不乏同志者的亲人、朋友、同事。同志者往往很孤独地面对着来自于自己最亲近的人的非难。还会担心因为身份暴露而失去同事、单位的信任,并由此失去工作。同志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十分令人担忧。有专家曾对生活在大中城市、受过良好教育、相对年轻和“活跃”的男同志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因为遭受歧视,30%~35%的同志者曾有过强烈的自杀念头,9%~13%的人有过自杀行为,67%的人感到非常孤独,63%的人感到相当压抑。超过50%的人由于不被理解,曾感到十分痛苦并严重影响到生活和工作。
了解艾滋病历史的人知道,世界第一例和中国第一例艾滋病患者均系男同志者。2004年上海对近300名男男性接触者进行艾滋检测,感染率约1.5%;中国疾控中心等四家单位(2004年)联合完成的一项研究提示,预计到2010年我国hiv/aids中,男男性接触者所占百分率将超过15%.
何以艾滋病病毒会在男男性接触者中如此肆虐?原因有二:一是男男性行为方式具备艾滋病病毒传播的生理基础;二是稳定的同性伴关系得不到社会舆论和法律法规的合理保护。公众的意识中亦认为此种关系不合理、不可接受,鄙视之,使同志群体的合理要求成为一种禁忌。为逃避社会压力,同志爱关系都是不公开、隐匿的。在缺乏法律保护,以及遭受巨大外界压力的情况下,同志爱关系极难维持,这就导致了同志者频繁更换性伴,增加了性病、艾滋病传播的几率。2004年12月1日,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等十家发起组织联合公布了《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4)》。报告指出,我国2003年实有的全部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中,1
更为让人担忧的是,许多人身处艾滋病的威胁之中,却浑然不觉:据调查,48%的男同志者认为自己没有染上艾滋病的危险,32%的人认为染上艾滋病的危险性很低。还有那些男同志者的妻子,对于潜在威胁,她们更无防范之心。殊不知,男男性接触者和他们的异性配偶都属于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令人最心痛的是:许多人宁愿感染艾滋病死去或自杀,也不愿周围人知晓其同志者身份。面对死亡的威胁,令他们更加畏惧的是社会歧视、亲人离异、失去工作机会。
目前,艾滋病在中国所造成的直接损失达数百亿元。艾滋病在男男性接触者中的高感染率,已经严重危害到了人民健康、经济发展。我们不能再对问题视而不见了,必须实事求是。现在,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在法律规范之内,给予同性婚姻关系以合法地位,即同性婚姻立法,使得同志爱关系同异性恋爱关系一样,有法律保障,使其长久、稳定地发展。
出于中国传统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影响……同志者普遍对父母有亏欠感。中国80%以上的同志者被迫与异性结婚,并有了孩子。其中很多人对自己的配偶隐瞒,在外与同性发生性行为。这些家庭也往往有名无实,只是同志者应付家庭、社会责任的一个避难所。这些家庭的受害者不仅是被迫结婚的同志者,她(他)们的异性配偶也同样被断送了恋爱和婚姻幸福,甚至是她(他)们的人生。
婚姻法的一项重要原则是:结婚双方必须出于自愿。这项原则在同志者与异性的婚姻中却是一句空话。同志者与异性结婚的原因有:一,繁衍后代;二,满足父母、家庭的期望;三,掩盖其同志者身份。这里面没有一条是照顾到自己的异性伴的。在这样的婚姻里,不仅同志者的利益得不到保护,异性伴的权利一样受到了损害。这对于同志者的异性配偶也是不公正的。如果同志者又有同性性伴,更是对婚姻的背叛。
家庭是社会稳定的细胞,然而
形式婚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s://www.chinagayles.com/article-4205.html
联系我们: | QQ:81585321 | 热线电话:0772-2827315
Copyright 2005 一路同形 All Rights Reserved. 一路同形( www.chinagayles.com) 版权所有
桂ICP备17008383号-7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220039 |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86号
Processed in 0.1167 second(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