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结婚吗?”我问小真。
“肯定不结婚。”他的回答很坚决。
“那么你老了你怎么办?”我问。
“有你呢,我天天去你家蹭吃蹭喝。”小真说,还发来一个调皮的表情。
“说正经的呢”
“怎么忽然大半夜的问我这个?”
“没事,就是想听听你的答案。”
“老了就找个小的。”他说。
“那么找不到怎么办?你老到动也动不了谁来照顾你啊?”
“直接自杀。”
“郁闷。”我说,然后就没再问他。
我也不知道,怎么忽然间想起这个问题。也许是深夜里的人喜欢胡思乱想。以前也想过,可总觉得时间还早得很呢,走一步说一步吧。
不过既然想起来了,讲讲也无妨。
“选择了一辈子作同志就选择了一辈子孤单。”忘记了此前谁和我说过这样的话,现在听起来不禁觉得这话里的意味无比凄凉。难道真的会是这样吗?
首先,作一辈子同志起码不会和异性结婚,不会结婚就不会有孩子,不会有孩子到老的时候就无人赡养。
其次呢,暂时一段很长的时间里,同性的爱情不会得到普罗大众的认可,或者得不到大多数人的祝福。由此,同性的感情便被边缘化,地下化,暧昧化,于是对于爱情责任的那一条社会道德的准绳在同志的身上便失去了作用。尤其网络的便捷使同志之前禁锢的情感好像开了闸的洪水,宣泄而出,在网络上无所顾忌的聊天交友让很多人对于爱情朝秦暮楚,更别提责任了。另外,同性婚姻法还没有通过,也许将来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通过。这样一来,同性之间的感情也没有了法律的约束,这就好像风筝,一旦没有绳子的牵引,它飘向何方,谁也说不清楚。
那么,该怎么办?说实话我没想好,也想不好。
曾经在和一个好朋友谈论此事时,他轻描淡写的说,那就去养老院呗,反正等到咱们老的时候,社会福利肯定比现在强多了。
我摇了摇头,因为那一段时间我一直在养老院作义工,我知道那里老人的寂寞有多么让人心酸。
那是一处处于市中心的养老院,旁边就是一个大公园,空气很好,环境也美丽,我在公园里看到不少锻炼的老人。我曾想,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倒也蛮舒适的。
当我第一次走进养老院的时候,我看到我们社团走的一路,不少老人都朝我们招手,让我们到他的身边去。我对负责人说,咱们还蛮受欢迎的嘛。负责人笑了笑,哪里,这些老人想让咱们过去陪他们说话,他们太寂寞了。
我因为听不大懂老上海话,于是被分配到一个北京孤老的房间,姓俞,90岁,她让我叫她俞老师。
后来,我只要有时间就过去,然后听老人给我讲老北京的故事。她无儿无女,亲戚又都在北京,上海现在只有她一个人。每次,老人都要跟我聊上一两个小时,这对于一个九旬的老人来说是十分吃力的。每次我都想打断老人的话,让她休息一下,可看到老人聊天时的高兴的样子,我真不忍心打断她。
尤其是第一次,她说到不停的咳嗽,我很愧疚,埋怨自己不该让老人讲那么多话,可她说她高兴,她很久没有和北方来的义工说着北京话聊天了。
也许,这种孤独没有遇见,是很难理解的。
我害怕这种孤独,可又不得不去面对以后将要到来的孤独,哪怕还有几十年,但也是孤独。
我们到老了到底该怎么办?说实话,写到这里,我也没想好。
我真心的希望同性婚姻法能够在国内实行,如果有可能,我还想将来能有自己和爱人的孩子……
这都是希望,潘多拉藏起来的希望。
贴一张小孩子的图片,希望永远不会有老的一天。
形式婚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s://www.chinagayles.com/article-3886.html
联系我们: | QQ:81585321 | 热线电话:0772-2827315
Copyright 2005 一路同形 All Rights Reserved. 一路同形( www.chinagayles.com) 版权所有
桂ICP备17008383号-7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220039 |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86号
Processed in 0.1132 second(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