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同形

我要找: 地区: 年龄:

首页 > 形婚故事 > 正文

同志婚姻 (一)

作者:一路同形更新日期:2006年7月23日
同志婚姻 (一)

大多数人声称支持同志者的平等权益。他们会说:“对,同志者应该在居住、就业和社会福利上享有等同于异性恋者的权利,而且应该同样受法律的保护。”然而,当进而问及同性婚姻时,就再也听不到支持的声音了。在美国,大约四分之三的人反对同志婚姻,这个比例几乎与声称支持同志者权益的人相同。同性婚姻往往被看成是同志权益之最,因此四分之一赞成同性婚姻的人自然也支持同志者权益,这也就是说三个支持同志者权益的人当中,有两人不支持同性婚姻。

为什么同性婚姻会受绝大多数人,包括大多数声称支持同志者权益的人的反对呢?究其缘由,主要是存在着许多对于如何定义同志和同性伴关系的模式,以及甚至如何定义婚姻本身的误解。本文的目的就在于澄清这些误解,并且进一步讨论那些长期以来围绕着同志伴侣关系和婚姻的一些事实。

首先,让我们讨论一下同性伴关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典型的看法是性滥交、不稳定,即使有长久关系存在,肯定也是肤浅和不负责任的。

有些同志关系确实如上所述,同时我们也不能排除有些异性恋关系也是如此。但应该看到的是,这种关系毕竟是少数,而且大多数处于这种关系的人都很年轻。很多年龄较长的同志者的最大抱怨就是,几乎没有机会找到年龄相仿的满意的人建立伴侣关系,因为合适的人都已经“有主”了。倘若你参加任何同志社区活动,比如骄傲**或同志亲友组织的会议等,你就会发现这个事实。随着同志者年龄的增长和性格的成熟,他们也会和异性恋者一样,倾向于以各自的方式寻求长期的稳定的伴侣关系。

这些同性伴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与他们的邻人毫无差别。他们的结合符合传统家庭生活的价值观,相互忠诚,保持一对一的伴侣关系。许多人对社会做出着贡献,服务于学校委员会,在社会福利机构中担任义工,尊纪守法,努力做个好公民。通过这些,他们充份发挥伴侣关系的优点,不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质量,而且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同性婚姻带给同志社会的一大益处就是婚姻的责任意味着对性滥交的否定,这在客观上减缓了性病的传播,虽然感染性病与性行为而不是与性倾向有关。在丹麦等那些同性婚姻已获合法化的国家,同性婚姻带给社会的益处已经改变了大多数对同志的看法。1989年,当同性婚姻议案首次在丹麦被提出时,大部份神职人员表示反对。而现在,亲眼目睹了同性伴带给社会的益处后,调查显示他们对此已经转为支持。

那么,当同性婚姻的价值已经得到证明后,为什么人们仍然对此强烈反对呢?

很多反对同性婚姻的理由是基于一种假设,那就是同志者可以选择被哪个性别所吸引,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很多人至今认为同志者如果愿意,也会选择成为异性恋者的,但实际上很少有人能够这样做,就象异性恋者是不可能选择成为同志者一样。

此外,很多人只把同志看成是一种**方式,不过是一种性变态,但事实上同志是多元化的,而且更多地表现为爱情。同性伴关系就是基于稳定的吸引、爱及情感,而性作为爱的表达方式,其意义与异性恋性行为并无二异。身为一名同志者要比简单的性关系深远得多。同志是个人身份的一部份,同时也是人性的一个核心部份。正如一个白人世界中的黑人,或在金发欧洲人群中作为一名黑发亚裔,虽然是少数人,但是却有着与多数人不同的本性。同志对于同志者来说也具有深刻的意义,而这些都是异性恋者所无法理解的,除非他们自己就是少数人。

●反对同性婚姻的理由

现今可以听到许多反对同性婚姻的理由,而且它们总是围绕着几个主要观点变换形式。有趣的是,夏威夷法院最近通过争辩与探讨,发现这些理由全无真凭实据。以下我们概括一下反对同性婚姻的理由。

1。婚姻是介于男女之间的建制

这个最常听到的论调已经被编入了最近通过的英国联邦法,但其理由却是不堪一击的。是谁规定由谁来定义婚姻的概念的?是那些已婚的人们?那些可以结婚的人们?这就象让银行来决定谁来拥有存在保险库的钱一样。我认为如果异性恋者无法提出充份理由来否定同性婚姻的话,它就不能被否决。很简单,反对的理由不充份。与其说这是争议,倒不如说是一种成见的表现,要知道“没有充份理由就不能否定人的权利”的概念是最基本的人权的基础,不然的话手中有权的人就可以肆虐地压制他人。

2。婚姻的目的在于生育

这一论点简直是强词夺理。如果它成立的话,那么如何解释允许不育夫妇结婚?持这种观点的人是不是应该要求他们已经绝经的老母或阳萎的老父交出结婚戒指?那出戏一定很有看头。可见,这种基于社会允许的惯例的观念根本站不住脚。

3。同性伴组成的家庭不适于抚养孩子

有趣的是,这个看法点出了社会允许谁有权结婚和抚育孩子。如果儿童真的是首要考虑的话,那为什么杀人犯、重罪犯、甚至于虐童犯仍有结婚和生育的权利,不知道反对同性婚姻的人对此的看法又如何。事实上许多同性伴都会领养孩子,有的还在异性婚姻失败后仍然抚养着自己的子女。许多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在同性伴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和那些在异性婚姻中长大的孩子

形式婚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s://www.chinagayles.com/article-1521.html

联系我们: 微信客服 | QQ:81585321 | 热线电话:0772-2827315

Copyright 2005 一路同形 All Rights Reserved. 一路同形( www.chinagayles.com) 版权所有

桂ICP备17008383号-7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220039 |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86号

Processed in 0.1124 second(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