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名利场》杂志7月22日消息,同性恋题材电视电影《平常心》获艾美奖提名,讲述艾滋病患者努力求生的影片《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这似乎显示好莱坞正在发生改变,仿佛逐渐包容和认可同性恋。但美国同性恋者反诋毁联盟(GLAAD)发布的最新报告《2014片商责任指数》(SRI)指出,同性恋者、双性恋者和跨性别者(LGBT)的银幕角色仍然屈指可数,尤其在大公司的影片中少得可怜。
GLAAD从去年开始每年发布一次《片商责任指数》,不仅指出好莱坞影视作品和制片公司的误区,还提出改善方案。今年发布的报告统计了2013年度6家大型制片公司出品的102部电影,只有17部包含LGBT角色,他们往往担任无足轻重的小角色,而且GLAAD认为这些角色的相关剧情扭曲了真实情况,是“彻底的诋毁”。
在《2014片商责任指数》中,GLAAD建议各大制片公司增加LGBT角色。这份报告特别提到电影《圣杯神器:骸骨之城》,该片出现两名男子的同性情感关系设定。GLAAD提出的另一项建议是增加跨性别角色,使他们在影片中的角色更加生动鲜活,“LGBT角色不仅应该大幅增加,还应该均衡分配,性别、性倾向、族裔以及人物背景都应该更加多样化”。
电影《皮尔普斯一家》是少数对同性恋主角进行正面描写的影片,导演Tina Gordon Chi**于2013年接受采访时说:“尽管我们不愿承认,但在非裔美国人中,很多人的家人都是同性恋者,而且我们依然深爱他们。因此我想把这种事实搬上银幕,而且我不想把影片里的同***标签化。对我而言,她们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然而《皮尔普斯一家》在《2014片商责任指数》中只是个别范例,其他影视作品中的同性恋者往往被刻画为警示形象或攻击目标,比如《宿醉》中出现的男同性恋角色“周先生”,其形象极尽猥琐。报告对此评价:“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极具冒犯性,但这部影片却是2013年所有包含同性恋人物的影片中最受关注的一部。”
美国电视剧领域对待LGBT的态度要宽容得多,《冰与火之歌》《黑色孤儿》《真爱如血》等热门剧集都包含LGBT元素,而且没有刻意丑化人物形象。借“周先生”的一句话来说,那就是电视剧将电影“远远甩开一条街”。
影坛对LGBT的态度之所以如此落后,观众是必须引起重视的原因之一。好莱坞制片公司的主要目标是吸引尽可能多的观众,无论美国本土还是海外的观众。好莱坞从来不是走在时代前沿的艺术先锋,他们不敢挑战观众的接受程度,因此好莱坞对LGBT人群的真实刻画变得越来越淡薄,接近于无。报告指出,同性恋恐惧症是一种病态,无益于好莱坞发展。
形式婚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s://www.chinagayles.com/article-10928.html
联系我们: | QQ:81585321 | 热线电话:0772-2827315
Copyright 2005 一路同形 All Rights Reserved. 一路同形( www.chinagayles.com) 版权所有
桂ICP备17008383号-7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220039 |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86号
Processed in 0.1029 second(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