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没有公布女同志的人数,我国研究同志问题的著名专家张北川教授估计,这个群体人数在1000万左右。
问题提出:正视社会生活中的这个群体,是我们要直面的社会问题之一。对待性取向不同的少数人,是包容还是排斥,这是社会文明与否的一个标志。
暗柜中的“拉拉”:婚姻破裂的一个悲剧源
当我们看见两位姑娘亲昵地在一起时,可能不足为奇。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这样的女性,因为性取向所致,她们更愿意与同性相亲相爱,排斥异性婚姻。对这个“特殊”人群,人们又称为“拉拉”。
“拉拉”在圈子内有自然约成的规矩。偏男性化、行为主动的一方称为“T”;表现女性化、更柔美的一方称为“PP”。“T”的打扮趋于中性化,喜欢深色,短发偏多,她们的打扮、举止偏男性化,社会对她们的认同感差。“PP”在人群中不易看出,隐藏得更深一些。“PP”中有的也是双性恋者,她们可能对自己的性取向认同感并不很强烈。
艾滋病的侵袭,使男同志者成为高危人群之一,各地男同志者们组织起来,在社区做艾滋病的宣传预防工作,受到了**、社会的肯定,他们的生活有了更多的“阳光”。
同志者中的另一半,“拉拉”则仍在“地下黑暗”之中,她们在社会中的身影模糊而弱小。女性特有的敏感、胆怯,让“拉拉”将自己的隐私掩藏得更深。一个庞大人群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了盲点,人们并不认识、了解她们,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谈起结婚,成都一位三十岁的“拉拉”对记者说:“思想斗争了好几年,最后还是向家人妥协,与一个没有感觉的男人结了婚。这种婚姻很无奈,非常痛苦,与异性的***,我经常处于封闭孤独和惶恐焦虑之中,我拼命压抑自己,认为自己有病,是一个不正常的人”。
研究同志问题的学者、四川大学江华博士认为,一些家庭婚姻关系的破裂,其实在里面隐藏着更深层的问题,有可能某一方性取向不同,而又不能**出来,怕受到社会的谴责,婚姻悲剧源头可能就在这里,女同志是“边缘人群”中的最弱势的群体,社会对男同志问题关注较多,而对女同志者关注很少,她们的困境更大。
他说,“拉拉”被主流群体所掩盖,她们没有表现自己的活动地点、缺少交友渠道、经济地位低下、无力违抗传统婚姻,多数人只能违心地接受异性婚姻生活,她们悄然无息,艰难地生活着。
形式婚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s://www.chinagayles.com/article-10261.html
联系我们: | QQ:81585321 | 热线电话:0772-2827315
Copyright 2005 一路同形 All Rights Reserved. 一路同形( www.chinagayles.com) 版权所有
桂ICP备17008383号-7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220039 |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86号
Processed in 0.1044 second(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