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同形

我要找: 地区: 年龄:

首页 > 形婚资讯 > 正文

对于我们关心的话题十要点

作者:一路同形更新日期:2012年5月15日
对于我们关心的话题十要点

q1:是什么让你对性的研究产生兴趣?你是怎么面对那些质疑的?

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当时学社会学,性学是社会学里既中规中矩又很正经的研究领域。后来写论文之前,我就开始做跟性学有关的文献准备。我当时就觉得,这个东西在中国比起一般的婚姻家庭问题更有意思,因为国内以前反性禁欲很厉害,选择研究这个领域也是想挑战一下自己。所以1988年回国的时候,我就开始致力于研究性、家庭婚姻、性别,就是男女平等的东西。

我觉得吧,这些质疑很自然,我并没有反对这些质疑。毕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念,也有表达意见的权利。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会有人反对,但是社会进步需要有人先行一步。有些人无知,觉得这些问题在中国并不存在,我的态度就是希望这部分人能够改变偏见,并消除对性倾向的社会歧视,不要因为别人和自己不一样而歧视别人。

q2:你如何看待这个时代中国的年轻女性和年轻男性?

在对待性以及同志问题上,他们的接纳程度越来越高。我在2007年曾就中国公众对同志的接纳程度做过一次全国性的电话抽样调查,个别指标的宽容度超过美国和中国香港。现在4年过去了,我相信结果可能更进一步。中国年轻一代正在不断打破传统偏见,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现象。

q3:和女同志相比,男同志似乎更不容易被接受。你觉得这是为什么?

男同志更违反社会规范。在这个男权社会,人们会觉得“高地位的人你不当,而要表现出地位相对较低的‘女性一面’”,会比较难以接受;相反,人们对于女同志会更宽容,原因在于女性表现出男性的一面倒没什么。我们似乎一致认为女性重情,而男性似乎更重欲,所以一说到情,大家会容易接受,说到“欲”,还不断地换伴儿,大家就会反感。

而且中国男性还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训,不给家里生个孩子的话,很难交待的。所以,中国同志者和国外群体最大的不同,我认为是内地的同志者要和异性结婚生孩子。这实在是一个太中国特色的体现了。

q4:同志出柜(公开说明自己是同志)是选择诚实和面对,但似乎很少人这么做的。你如何看待这种矛盾以及不诚实带来的伤害?

这是现在中国的同志团体面对的现状:他们一旦公开自己的性倾向,就会受到社会强烈地歧视,还要面对社会舆论的口诛笔伐。所以现在中国同志人群更多地选择“形式婚姻”,比如男同志和女同志结婚,目的是为了应付父母以及社会压力。这种形式就社会危害性来说还是可取的,很担心的就是明明是同志,还和异性结婚,这样对彼此的伤害更大。一般来说受教育程度和接受同志的程度是成正比的,社会阶层越低,同志几乎越不可能被认同。

在这里我还想补充说一些,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他们要接纳自己。好多人到青春期,发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时候,会特别惊恐,以为全世界就自己一个人这样。其实用不着,应该学会坦然地接受。在西方,都有点个人主义色彩,也就是说,把个人的快乐放在前面。可如果是一个家族主义的社会,就必须把家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的前面。这样就会产生“男同志的妻子”,这很成问题。所以,在出柜前要考虑身边的人,尤其是父母,不应该把这种事变成他们的负担,要尽量争取他们的理解。

q5:你说过,中国正在进行一场静悄悄的性革命,具体指什么?为何说静悄悄?

说白了就是不公开啊,但是实际上变化巨大。我做过调查,中国女性现在涉性的各种指标已经接近男性,尤其是婚前性行为,比例占到了40%。我们国民的性目的正在发生改变,从单纯的造就下一代向追求性快乐转变。

这其实是个挺漫长的过程。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性只和生孩子有关。但是此后,尤其是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很多人只生一胎,任务完成后进行的性生活,都是在追求快乐。

当然,中国人一直比较含蓄,在对待性的问题上也保守得多,所以我们进行的性革命并没有像西方那样上街喊口号、打标语。所以我说静悄悄,但是实际上“无声胜有声”。

q6:中国现在性文化节越来越多,你是怎么看的?觉得自己性观念超前吗?你怎么理解“重口味”这个词?

说明我们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了,贞操观念已经式微。我们祖先早就喊出了“食色,性也”的口号。这说明了什么?就是除了吃,老百姓还要快乐。还有什么“饱暖思淫欲”,显而易见,大家正在追求快乐,心态越来越好了。所以,在一些性文化节上推出的一些****很受欢迎。大家正在慢慢意识到,性不是什么可耻的坏事,而是一件健康而自然的好事,“谈性色变”的古语正在变得不那么被认可了。要看到,我们的社会在不断进步。

呵呵,不应该叫超前,我觉得是传统和现代的区别。在大多数人还保留传统性观念的时候,我站在了更前一点,所以我觉得我的性观念是现代的。

我知道有很多网友评价我“重口味”,但是他们更多的是站在不理解同志这个角度。我一点儿不重口味,我觉得重口味是在精神消费层面的口味很重,比如喜欢那些血淋呼啦的东西。还有要说重口味,我的《虐恋亚文化》口味确实比较重。

q7:有人说你这十几年都在不断解释常识性的东西,你自己怎

形式婚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s://www.chinagayles.com/article-8631.html

联系我们: 微信客服 | QQ:81585321 | 热线电话:0772-2827315

Copyright 2005 一路同形 All Rights Reserved. 一路同形( www.chinagayles.com) 版权所有

桂ICP备17008383号-7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220039 |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86号

Processed in 0.0354 second(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