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同是一个不为社会熟知的群体,因此他们的行为常常得不到大众的理解。其实“男同”本人,也有着多种多样的纠结与无奈:或为家庭、或为婚姻、或为情感……他们十分希望社会能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宽容,毕竟“同志”由先天带来,由不得他们自己。
“男同”晓黎:没人的时候我会偷偷地哭
11月21日,星期天。晓黎临出门的时候,老婆还在唠叨,嫌他周六晚上回家那么晚周日又要出门,也不在家陪陪老婆孩子,他只好推脱说单位有事,便急匆匆地出了门。
听到老婆的唠叨,晓黎心里也很“刺挠”。就在昨天晚上,他又和一位“男朋友”见面了。这位“男朋友”是在网上认识的,感觉很谈得来。
1970年代末出生的晓黎,在省城念的大学,现在一家银行工作,而且工作出色,“备受领导器重”。
晓黎说,大约是在上初中的时候,他发觉自己喜欢身边的男同学,而对女同学则没有多少兴趣。“其实那时我就感觉我有同志倾向了,于是就刻意找一些这方面的书来看。”
“我在网上查了,同志是染色体的问题,也就是说,这种倾向是娘胎里就有的。”晓黎说,明白了这个道理后,他不再苛求自己,他希望一切都能顺其自然地发展。也就是在大学里,他通过网络认识了“男朋友”,并且有了第一次男男性行为。
“其实就跟男女谈恋爱一样,我们都全身心地投入。那种不在一起时的思念和渴望,那种在一起时的幸福和**,一辈子都忘不了。”晓黎慨叹到。
大学毕业工作几年后,在父母的“逼迫”下,晓黎还是结了婚,虽然他很不愿意。
现在,晓黎越来越像一个“双性恋”,他把各种关系都处理得不错。周围的人,包括父母、妻子、同事、朋友,都没有人知道他是同志。孩子已经上小学,他也对妻子尽着一份做丈夫的责任,在外人眼中,他有一个很幸福的家庭。
可有谁知道呢?妻子不在家的时候,特别是晚上,晓黎就会给自己相对固定的“男朋友”打电话,倾诉相思之苦,打着打着,他的泪水就会掉下来。
“真的,你们体会不到的,那种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不相爱的人却非得在一起的痛苦。可凭我一己之力,怎么可能对抗得了世俗的压力呢?”说这话时,晓黎的眼圈红了。
文中“男同”均为化名)
形式婚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s://www.chinagayles.com/article-8122.html
联系我们: | QQ:81585321 | 热线电话:0772-2827315
Copyright 2005 一路同形 All Rights Reserved. 一路同形( www.chinagayles.com) 版权所有
桂ICP备17008383号-7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220039 |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86号
Processed in 0.1254 second(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