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志出柜话题暂告段落,同志形式婚姻又已成为介乎于同志出柜和同志婚姻两个话题之间的热点话题,并逐渐引起媒体、社会乃至**相关部门的特别关注。同志形式婚姻如以同志的年龄为临界点,则可以划分出1970年代前、70年代至80年代初和1980年代后三个不同阶段。1970年代前出生的同志除已明确确认自己的同志身份外,大多数目前仍处于传统婚姻的桎梏中,因父母、家庭、孩子等方面的原因而不得不维持在婚姻的隐蔽状态里。但不乏相当大的一部分同志勇敢地打破婚姻枷锁,大胆地追求自己幸福生活的特例;1970年代出生的同志,一方面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雨露的滋润,逐渐走出了社会压力的阴影,勇于在父母等人面前确认自己的同志定位,但也仍有相当多的同志因父母、社会、单位等方面的压力采取规避的态度,以自创的同志间形式婚姻的和谐方式来达到令各方圆满的结果;而1980年代后的新生代同志的思维方式及行为准则更加趋于开放且大胆。
这里就以1970至1980年代初出生的同志为例,针对他们对同志形式婚姻特有的态度、认同感和是否结婚展开一个讨论。经笔者近日实际采访的近20位男同志所了解,约42%推崇同志形式婚姻,约38%对同志形式婚姻不置可否,另有20%则明确表示反对。42%赞成形式婚姻的同志,又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其一,如同事实的夫妻一样真实地生活在一起;其二,真正的形式婚姻,但却没有实质的经济瓜葛;其三,以人工受精的方式得到双方的共同结晶――孩子。这三种形式总体归纳起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首先为了父母,既不会轻易出柜,也不会真正与女性结婚,而是适时地以同志形式婚姻的方式遮盖自己的同志身份,同时实现自己对父母结婚生子的承诺,一举两得,这不失为一种于人于己两全其美的最佳方式。其次,对于大多数赞成同志形式婚姻的人来说,这些人不乏白领阶层,正值自己创业的黄金年龄,亦有较高学历水准和职业背景,在公司都是老板所器重的精英,对未来都有相当的期待和憧憬。基于以上特点,也因其所有的同志特殊身份,他们更要小心翼翼地表现自己,努力使自己在各个方面都做得更完美,以便得到他人更多认同,这个认同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就是婚姻这个貌似与他人无关、但却无法回避的特殊纽带关系。
在已经实施的同志形式婚姻中,小f对我展现出了毫不掩饰的笑靥。他是相当赞成同志形式婚姻的人,征得他bf的同意,与现在的“妻子”经过长达一年半的“爱情”马拉松,最终走到了终点——取得了中国法律的保护,成为了既定的“夫妻”关系。在此之前,f通过网络结识了他现在的“妻子”,在谈了近四个月之后,确立了“恋爱”关系。此后,他们的关系越来越近,并发现他们的爱好也越来越相同,会喜欢同一首歌,爱看同一部电影,甚至会同时说出相同的一句话,连他们自己都觉得很诧异。但他们知道,他们永远不可能有**,所有的只是超越“**”之外的兄妹之爱。在双方父母的认同下,他们的“爱情”走得相当地顺利,双方的朋友也真正地接纳了他们。结婚前,他们商定好跟双方父母摊牌不要孩子,双方父母竟没有对他们提出什么苛刻的要求,这让他们喜出望外。婚后,他们对双方父母隐瞒了没有住在一起的事实,但对对方和对方的父母却是十分的关心与牵挂,这种“和谐”在外人看来十分完美,也使他们自身的身心与爱情得到了更大的升华,事业的发展也更为顺利。
s是我认识的一个北京老友。迫于家庭高压,也不得不找到一个拉拉走入结婚的殿堂。但他是个十分厌烦女性的同志。据他说,他连跟女性手都没有拉过,是想到女性就会晕厥的人。他不无自嘲地苦笑道,没想到我这样的人也会结婚,还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真是一个奇迹。好在双方有共同的誓言,为了家庭、亲属和同事,这个牺牲也值了。但时间长了,“婆媳”之间的紧张关系便凸现出来,这让s十分烦恼。他没有处理此类关系的经验,因对“妻子”无爱情可言,所以事事总想着自己母亲,而“妻子”被多次孤立之后,也置“誓言”于不顾,展开了与“婆婆”旷日持久的口水大战。时间久了,s身心俱疲,在一个“恰当”时机,向“妻子”提出“离婚”。其“妻”也觉得该到“解放”的时候了,不久,他们和平地分手了。在办事处门口,他们竟然真的拉起了手,久久不愿分开,也许这就是“一日夫妻百日恩”的真正解读罢。此后,s的母亲竟真的没有再跟他提结婚的事,这让他深深地舒出一口气,也从内心里感谢起他的“前妻”。
z和x是一对相处五年的同志,他们的郎才郎貌,被周围同志称赞为同志圈中的楷模,羡慕的对象。但他们也无法逃脱来自家庭及周围环境的隐形压力,为了应付这些,他们通过网络找到一对女同志,没有刻意地接触,四人便顺利地确立了“婚姻”关系。前不久特意领了“结婚证”,并“隆重”地前往东南亚做了五日的“新婚蜜月旅行”。回京后,他们将在国外拍摄的“夫妻”亲密照冲洗出来,分别给自己的父母各寄去一套,算是完成自己早已确立的历史使命。他们还是跟自己的bf和gf住在一起,生活并没有因此而发生任何变化。他们依然悠然地过着自己的浪漫生活,过去发生的一切都不过是一场虚幻,没有任何的经济上的牵挂与藕断丝连,这样再好不
形式婚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s://www.chinagayles.com/article-8045.html
联系我们: | QQ:81585321 | 热线电话:0772-2827315
Copyright 2005 一路同形 All Rights Reserved. 一路同形( www.chinagayles.com) 版权所有
桂ICP备17008383号-7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220039 |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86号
Processed in 0.0348 second(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