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个寻常的周末午后,写字楼电梯里两位衣着光鲜的年轻人正讨论着婚礼细节,女方提到"花色选择",男方附和着"一如既往用红色就好"。表面看,这是一对即将步入婚姻的甜蜜情侣,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不过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形婚"表演——他是同志,她是拉拉,两人的婚姻只是一纸社会认可的"盖章"文件,而非爱情的归宿。这种看似双赢的"合作",实则映照出当代社会对同志群体何等深重的压迫与规训。
形婚现象在东亚社会尤为普遍,它如同一场精心设计的"散打表演",同志与拉拉们为了迎合主流价值观,不得不将自我真实情感深藏,在社会的"队列"中假装"摇摆"出异性恋的舞步。这种被迫的伪装绝非简单的个人选择,而是社会集体施压的结果。传统婚姻观念如同一把无形的刻刀,试图将所有人的情感模式雕刻成同一"花色"的复制品,任何不符合这一模具的"肌体"都被视为需要修正的"病态"。在这种环境下,形婚成为许多同志无奈之下的"安放"之所——既无法违背本真性取向,又难以承受社会压力的重负。
主流社会对同志群体的排斥由来已久,这种排斥往往以"保护传统家庭价值"为名,行歧视压迫之实。许多父母宁愿子女选择形婚,也不愿接受他们的真实性取向,这种"思量"背后是对"正常"概念的狭隘理解。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本应尊重个体在私人领域的自主选择,而非将多数人的生活方式强加于所有人。形婚的普遍存在恰恰证明,我们的社会在包容多样性方面仍有漫长的路要走。当人们不得不通过虚假表演来获取基本的社会认可时,这种认可本身就已经失去了道德正当性。
构建真正包容的社会环境,需要从法律保障、文化观念和教育体系多层面入手。法律上,应给予同志婚姻与异性婚姻完全平等的地位;文化上,需打破将异性恋视为唯一"正常"性取向的迷思;教育上,则要从小培养尊重差异、接纳多元的价值观。只有当同志群体无需再通过形婚来"盖章"自己的社会合法性时,我们才能说这个社会真正实现了对所有人尊严的平等尊重。这种改变不会一蹴而就,但方向必须明确——不是让同志适应异性恋主导的社会框架,而是重构社会框架本身,使之能够容纳人类情感的自然多样性。
形婚现象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社会在对待性少数群体上的不成熟与不宽容。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要求其成员割裂自我、过着双重生活来换取基本尊严。同志情感本就不是需要隐藏或治疗的"病态",而是人类情感光谱中自然存在的一部分。当我们能够超越狭隘的二元对立思维,接纳情感表达形式的多样性时,形婚这一无奈之举才会真正成为历史。在那一天到来之前,每一场形婚都是对社会包容度的一次拷问,每一次被迫的伪装都是对人性尊严的一次伤害。改变或许艰难,但值得全社会共同努力。
形式婚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s://www.chinagayles.com/article-21634.html
联系我们: | QQ:81585321 | 热线电话:0772-2827315
Copyright 2005 一路同形 All Rights Reserved. 一路同形( www.chinagayles.com) 版权所有
桂ICP备17008383号-7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220039 |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86号
Processed in 0.0285 second(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