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想说明一下人们在爱情领域里走向文明的历程,在说明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应定义一下爱情是什么?也就是大家所困惑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爱情=**+情爱,严格来说只有性或只有情的都不能称**情,但两者在爱情里所占的比例可能不等。从这一定义出发,性是动物性的,情是人性的。而只有性和爱的和谐统一才是完美的爱情。社会是残酷的,在这里,人们希望的**很少能实现;在现实的世界里,柏拉图没有永恒:这个世界并不存在无性的爱情,那,只是人类对爱的一种的理想化诠释罢了!
一、群婚制的原始社会。那时人脑很不发达也不复杂,主要是性,是为了繁衍后代,也为了生理的满足。人的感情层次很低,情是十分次要的。所以男女之间谁和谁好并不重要,有多个性伙伴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就小,再者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的活动范围有限,性病也难以传播,对子女基本没有培养教育的要求,只要有吃饿不死就行。这是群婚得以在的进化论基础。那时候没有人会提出“问世间情为何物”这个问题。
二、母系社会或父系社会的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制。这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关联,在女性对生产力起主导作用的时代是女权时代,也是一妻多夫制的时代,相反就是男权时代即一夫多妻制的时代。生产力还相当落后,还是一个性为主情为次的时代,一是由于人脑还相对不发达,对精神层面的情要求不高,二是生产力发展要求谁主导生产力谁就可以享有更多的性权利,这里也有进化论的理论基础。
三、封建社会后的一夫一妻制。随着文字的发明,生产工具的使用,物质的丰富,人脑的进化,人们对精神层面的需求越来越大,群婚,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会对他人造成精神伤害以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同时也因**易引发性病传播,对培养教育下一代也不利,为避免这种情况,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得以实行,这是在科学技术还没发展到能解决上述问题时人类自我保护与制约不得不形成的一种婚姻方式,这种方式有它存在的社会基础也有反人性的一面,并不全是人类的本性所愿意的。高官及有钱人因有合法伤害别人的**和避免发生性病的优先条件仍然可以大胆或暗地里享受“灰婚”,即潜规则下的一夫多妻甚至一妻多夫。而普通老百姓则必须遵照明规则一夫一妻,否则法律与舆论不容,在长期的封建道德的禁锢下,产生了一批烈女,树起了一批贞节牌坊。“没有爱情的婚姻也是不道德的”这句话在那个时代绝对会遭到抨击。这个时期,人们在人性,道德与责任的多韧剑下受着煎熬,尤其对是有着不幸婚姻的人伤害最大,妓院,性服务者主要就是为了满足没爱就没性的人们的婚外性需求而产生的。但是,人们在享受性服务的同时,也付出了性病传播的代价。
四、工业革命与文艺复兴,计算机的发明及网络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人脑进一步发达,情感进一步丰富,要求有性又有爱的两性关系进一步迫切,而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变成了只是道德的需要,责任的需要,婚姻的七年之痒现象,大师们“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的觉悟,验证了挣扎在传统婚姻道德与人性本能之间的人们觉醒,然而,仅仅是挣扎与觉醒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要真正的解决它,还要靠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这个阶段的初期,由于新文化新思潮的兴起,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男女比以前平等了,寻求婚外情的现象已逐步为人们的观念所接受,人们终于冲破了几千年的禁锢,开始大量涉足婚外情,从情感上讲性观念的全面开放减轻了婚外情对受害一方的精神上的伤害程度。但是,性病传播问题仍然还没解决,文艺复兴后西方国家一度的性解放运动后来被爱滋病的传播限制住了脚步。
为了解决因追求性愉悦而造成的性病传播和不情愿生育问题,科学发明了避孕套,各种避孕药具的发明与生产成为一种产业,从而在科学技术上解决了人们的后顾之忧。这一问题的解决,使人涉足婚外情的胆子又大起来了。那么还有养育后代的责任问题怎么办呢?严格的来说,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解决好,只能说有所解决,随着教育制度的进步,单亲家庭或非亲家庭的子女培养教育问题逐步社会化了,孩子对父母的依赖也逐渐小了,这就减少了想摆脱婚姻束缚的人的顾虑,使得“身体是自已的,感觉是自已的,自已有权支配自已的身体与感情”这一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好了,在科技进步及经济发展的推动下,观念问题,性病传播问题以及子女培养教育问题都有限度的解决以后,人可以进入更高一层次的轮回了,可以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说:我想满足更高层次的人性了。实际上目前的社会已经走进了以婚姻维系责任,以婚外情及其它方法满足被压抑的人性本能的阶段,在不同的国度里依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完善程度走的远近而不同。目前世界包括中国的状况是:一夫一妻制婚姻+未婚同居+婚外情+单身有自由性伴+性服务+同志+完全单身的多元混合体,有契约限制人身自由的一夫多妻,一夫多“夫”,一妻多夫,一妻多“妻”制只在少数落后国家里存在,有契约的限制人身自由的一夫一妻制正在经受空前的质疑与考验。人们会问,社会还需要家庭这个单元吗,没有家庭,天伦之乐如何体现,社会基本结构如何组成?如果需要,我们将以什么全新的方式建立家庭?这是一个大的社会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形式婚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s://www.chinagayles.com/article-10273.html
联系我们: | QQ:81585321 | 热线电话:0772-2827315
Copyright 2005 一路同形 All Rights Reserved. 一路同形( www.chinagayles.com) 版权所有
桂ICP备17008383号-7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220039 |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86号
Processed in 0.1592 second(s), 3 queries